用有效追責保障執(zhí)法公開
www.fjnet.cn?2012-11-01 08:11? 王 琳?來源:京華時報 我來說兩句
確保公開的關鍵,并不在公開原則的確立,也不在公開范圍的細化,而在于責任追究制度的不可或缺,且執(zhí)行到位。 公安部近期制定下發(fā)了《公安機關執(zhí)法公開規(guī)定》,這是第一部全面規(guī)范公安機關執(zhí)法公開的規(guī)范性文件。 長期以來,公安信息公開工作受“秘密偵查”原則的影響,能不公開就不公開。似乎偵查過程越神秘、偵查結論就越能得到公眾的尊重,公安機關的權威就越能得到強化。但事實上,在權利意識勃興、公民參與日漸滲入公權力的今天,神秘不但不能產生公信和權威,反而容易產生質疑、批評與不信任。因為權力暗箱運作,腐敗現(xiàn)象就可能應運而生;也因為權力暗箱運作,公民的知情權受到侵害,也給了謠言走到真相之前的機會,反過來又影響執(zhí)法的效率。 可見,“秘密偵查”與“偵查神秘主義”并不能畫等號。確屬偵查秘密的,理當保密,但不屬于偵查秘密的,就應分門別類,在合適的時機向特定對象或是向全社會公開。絕對公開和絕對不公開都不符合公安執(zhí)法工作的特點和規(guī)律。鑒于公安執(zhí)法信息不但量大,而且覆蓋面廣,有必要對這些信息進行細致分類,以壓縮基層公安機關的解釋權和自由裁量權,確保該公開的能夠及時、有效公開。 此次公安部的新規(guī)就詳細列舉了公安機關應向社會公開的12類執(zhí)法信息,最引人關注的是,規(guī)定要求公安機關應向社會公開涉及公共利益、社會高度關注的重大案件事件調查進展和處理結果,以及公安機關開展打擊整治違法犯罪活動的重大決策。在信息公開范圍上的擴大,成為新規(guī)的最大亮點。 而根據(jù)《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實施以來的經(jīng)驗,并非規(guī)定了“以公開為原則、以不公開為例外”,職能部門就都能積極響應中央的信息公開要求,主動向社會依法公開。確保公開的關鍵,并不在公開原則的確立,也不在公開范圍的細化,而在于責任追究制度的不可或缺,且執(zhí)行到位。 公安部此新規(guī)就明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公安機關未按照本規(guī)定履行執(zhí)法公開義務的,可以向該公安機關提出公開申請。經(jīng)申請,該公安機關仍拒絕履行執(zhí)法公開義務的,可以向上一級公安機關舉報。而對于那些公開信息錯誤、不準確或者弄虛作假的,公開不應當公開的信息等情形,將先由上一級公安機關責令改正,情節(jié)嚴重的,對公安機關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有關規(guī)定予以處理。責任制度有了,接下來公眾關注的就是,真有公開不作為、虛假公開或亂公開的個案發(fā)生,嚴肅“處理”能否如期到來?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1-24]“15億賣政府大樓”為何沒公開
- [ 10-31]銀行更應保護儲戶信息
- [ 10-25]貼假通知騙個人信息戳中法律"軟肋"
- [ 10-17]學學新加坡如何處罰垃圾短信
- [ 10-16]嚴懲惡意報名,更要堵塞公考漏洞
- [ 10-12]“21套房”為何能長期隱瞞
- [ 09-10]信息不對稱使做空者肆無忌憚
- [ 08-20]公共事件,需保障公民的“信息權”
- [ 08-07]信息改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