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福林:公共產品短缺時代全面到來
2011-02-21 16:01:51??來源:新世紀周刊 責任編輯:孫靖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中國(海南)改革發(fā)展研究院院長 遲福林 為什么要實現(xiàn)發(fā)展方式轉變?為什么提出第二次轉型與改革?為什么說“十二五”處于歷史性轉折的關鍵五年?重點就在于時代背景發(fā)生了重大變化。 1.中國已進入公共產品短缺時代。經過30年的改革發(fā)展,中國已經從以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的生存型階段,進入到人的自身發(fā)展為主要目標的發(fā)展型新階段。由此,生存型消費比例明顯減少,發(fā)展型消費比例明顯上升。發(fā)展型消費主要體現(xiàn)在教育、醫(yī)療、文化、環(huán)境等。我們每個人也可以算一下,一二十年前,自己家庭用于發(fā)展型消費的支出比例是多少??偟膩碚f,這些年家庭用于發(fā)展型消費的年均支出,大概等于90年代中期三年的消費支出總和。 社會發(fā)展階段的重要變化,引起社會突出矛盾由私人產品短缺變?yōu)楣伯a品短缺。也就是私人產品短缺時代從總體上說已經成為歷史,而公共產品短缺時代開始全面到來,這是發(fā)展階段的歷史提升。 2.加大公共產品供給對發(fā)展方式轉變意義重大。 (1)對經濟轉型的意義。從經濟層面來說,加大公共產品供給,既有利于提高全社會的消費水平,又有利于改變消費預期,有助于中國盡快地從投資大國轉變?yōu)橄M大國。 (2)對社會轉型的意義。現(xiàn)在社會矛盾問題主要焦點在于公共產品短缺,及利益表達、利益協(xié)商、利益訴求等多個方面。公共產品的短缺和社會轉型緊密、直接、全面地連接在一起,加大公共產品供給是順利推進社會轉型的關鍵。 (3)對人自身發(fā)展的意義。過去30年,中國已完成了從人口大國向人力資源大國的階段性跨越,現(xiàn)在正處在從人力資源大國向人力資本大國轉型的進程中。人的自身發(fā)展成為這個轉型中的決定性因素,而轉型的基礎在于以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主要內容的公共產品的供給,其供給程度直接決定著轉型的進程。 3.政府要成為公共產品提供的主體。 (1)政府職責的確定。把公共服務作為政府績效考核的主要標準,使公共產品的供給成為政府職責轉變的核心要求和主要職責。 (2)國有資本的定位。在公共產品短缺的背景下,國有資本是繼續(xù)追求單一的盈利性還是成為公共產品的提供者之一、或者是主要的提供者。比如在基本住房保障供給中,國有資本是充當“地王”,還是成為保障性住房的重要建設者。這個問題與政府轉型直接聯(lián)系在一起。 (3)公共服務市場適度放開。在政府作為公共服務主體的前提下,需要進一步放開教育、醫(yī)療等中高要素市場。公共服務既包括基本公共服務,又包括非基本公共服務?;竟卜罩饕揽空度?,非基本公共服務要靠市場調節(jié)。應該鼓勵社會資本和符合一定標準的外來資本進入教育、醫(yī)療等中高要素市場,以滿足人們多元的公共需求。 (4)把公共治理作為政府轉型的目標。公共產品短缺要求盡快實現(xiàn)城鄉(xiāng)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要求公共財政,要求公共信息,在公共信息的前提下要求公共監(jiān)督,在公共監(jiān)督的情況下要求公共參與,這樣一條傳導鏈條組合起來,就形成了公共治理模式。今天我們考慮社會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要從公共產品短缺,到公共需求、公共財政、公共信息、公共監(jiān)督,公共參與再到公共治理,這樣一個思路來研究設計方案。 政府轉型決定著“十二五”改革的全局?!笆濉敝袊幵谝哉D型為重點、以消費為主導、以城市化為主線、以基本公共服務為重要任務、以低碳經濟為基本要求的二次轉型和二次改革中。第一次轉型和改革,通過改變生產關系來做大經濟總量,這個目標成功實現(xiàn)了,我們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初步建立了市場經濟體制;二次轉型和改革從“十二五”開始,主要特點是改變經濟結構、提高消費總量,主線是發(fā)展方式轉變,重點是建設消費大國,最終實現(xiàn)公平與可持續(xù)發(fā)展。 本文為作者2011年1月12日在廣州“第二屆廣東政府公共服務發(fā)展高層論壇”的講話,有刪節(jié) |
相關閱讀:
- [02-21] 遲福林:公共產品短缺時代全面到來
- [02-21] 遲福林:公共產品短缺時代全面到來
- [02-21] 遲福林:公共產品短缺時代全面到來
- [02-21] 遲福林:公共產品短缺時代全面到來
- [02-21] 遲福林:公共產品短缺時代全面到來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