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融改革,路徑是決定成敗的關鍵
m.kejuu.com?2013-03-02 13:40? ?來源:觀點中國 我來說兩句
由于匯率改革是一國根據(jù)經(jīng)濟發(fā)展的結構和進程而演化的內生推進過程,因此必須遵循內生漸進規(guī)律。從貨幣國際化的發(fā)展路徑看,人民幣國際化并最終成為全球儲備貨幣的關鍵,是要實現(xiàn)人民幣的投資功能。這取決于兩個因素:其一是金融市場和金融產品的廣度和深度,其二是資本項目的開放程度。而這兩點又是互為因果的。開放資本賬戶帶來的益處取決于國內金融部門的成熟程度。對于發(fā)展越充分,效率越高的金融機構,資本賬戶開放帶來的好處就越多。 當然我們必須承認的是,中國金融總體還處于金融潛化階段,金融體系資本利用效率不高,直接融資比例過低,市場內部的投融資主體存在結構性缺陷,造成儲蓄向投資的轉化機制不暢,才使大量儲蓄和國際收支盈余流出到國際金融市場,從而面臨“資產錯配”風險。因此,首要任務是要大力發(fā)展本土金融市場,擴張金融市場的深度和廣度,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努力將我國金融市場建成具有對外提供金融交易服務能力、由境內外參與者共同參與的、具有一定國際或區(qū)域影響的市場,提高金融體系的資源配置效率,可見,強大的國內金融市場是人民幣國際化的形成基礎。 另外,與發(fā)達國家相比,由于央行資產擴張主要由外匯資產引致,貨幣政策靈活性/主動性不高,難以應對復雜環(huán)境。未來必須立足于國際收支平衡,形成基于本國信用的新貨幣創(chuàng)造機制。特別是在資本賬戶逐步開放的情況下,應讓人民幣更具靈活性和彈性,以應對所謂的“三難困境”,保持反通脹的貨幣政策的獨立性,而不受資本流動影響而引起的國際總收支波動。要逐步擺脫對美元的依賴,實現(xiàn)從“參考一攬子貨幣”過渡到 “盯住一籃子貨幣”,真正使人民幣變成彈性貨幣。 最后,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債務問題的累積迫使管理層近年加快發(fā)展以債券市場為主的直接融資渠道,做大人民幣的“資金池”,盡快擴大人民幣債券市場規(guī)模,進一步豐富本幣境外投資、融資、儲備各項職能,滿足境外機構多元化、多層次的人民幣資產配置需求。未來5-10年,隨著中國全球化配置資源/資產,中國將成為全球最重要的對外投資大國,如何暢通人民幣國際國內循環(huán)、提高資本定價權/話語權,成為“資本強國”的關鍵。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