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從新民主主義提前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原因
近十年關于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進行過渡研究的進展,集中在對工業(yè)化與過渡的關系的認識上。朱佳木認為,新中國建立后,黨之所以決定提前向社會主義過渡,根本原因是編制五年計劃時選擇了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的戰(zhàn)略,并得到了蘇聯(lián)在技術和設備制造上給予全面援助的承諾;而實際過渡時之所以又被提前,主要原因也在于要使農業(yè)和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盡快適應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的需要。和提前向社會主義過渡原因的分析相關聯(lián),龐松通過對1953年5月李維漢關于《資本主義工業(yè)中的公私關系問題》調查報告的研究,對黨制定過渡時期總路線的認識和決策過程作了分析,認為提前過渡之所以能夠付諸實施,還和黨和毛澤東找到了對資本主義工商業(yè)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船”和“橋”,即過渡的途徑有關。在過渡的途徑問題解決后,1953年6、7月間,毛澤東主持召開兩次中央政治局會議進行討論,正式提出了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作者對李維漢的調查報告與過渡時期總路線決策的關系,作了清晰描述,對全面認識這一段歷史因由很有幫助。武力認為除了社會主義理論局限和國際環(huán)境的影響外,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國共產黨對趕超型工業(yè)化戰(zhàn)略的選擇,而新民主主義的多種經濟成分并存體制和公私兼顧政策所形成的均衡發(fā)展機制,并不能有效地保證這種戰(zhàn)略的實施。
對八大決議被否定有新看法
幾十年來,學術界對八大決議輕易被否定的原委一直沒有搞清楚。對此,學者們進行了較多的探討。齊衛(wèi)平認為八大雖然對社會主要矛盾作了結論,但大會主題報告沒有涉及這個問題,大會議程中沒有就此問題進行討論,因此,該結論在形成之初就未達成共識。黨的主要領導人對八大路線的認識存在分歧,毛澤東雖然批準了八大的政治報告,但是對八大政治報告的決議中關于社會主要矛盾的結論并不贊成。韓鋼認為八大政治決議中關于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實質的表述,是胡喬木在決議最后修改時加上去的,并未征得毛澤東的同意,而正是這句話,為毛澤東后來所一再反對。作者概述了毛澤東的變化過程,認為毛澤東否定八大決議,除了理論上和邏輯上的原因外,還有兩個背景性因素要考慮,一是社會主義制度基本確立后,還存在很多遺留問題。二是1956年下半年,黨內和社會上對合作化、對社會主義改造、對新生的社會主義制度不斷有“疑問”。
《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研究成為熱點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戰(zhàn)略思想提出后,《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研究成為理論界關注的熱點。王偉光指出,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理論,一方面提供了正確認識人民內部矛盾、深刻理解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戰(zhàn)略任務的思想指南;另一方面,提供了化解人民內部矛盾、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理論指南。有些學者還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處理不同信仰之間的矛盾等視角,分析了這一文獻中的理論創(chuàng)新、經驗教訓和啟示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