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第一代農民工求生存為主不同,學技術成為第二代農民工外出務工的一個重要原因,他們大多希望有一技之長以謀求更廣闊的發(fā)展空間。有56.9%的第二代農民工認為打工是為了多掙錢,但也有高達62.6%的人未來有做老板的打算,“有自己的事業(yè)”是他們中不少人的最高理想。
由于第二代農民工的受教育程度較高,因此他們對文化精神生活也有著強烈的需求,很多人認為看電視、看報紙都只是較低層次的精神需求,但由于收入較低,他們只能選擇比較廉價的文化消費方式。調查顯示,31.2%的人在工作之余選擇學習,56.2%的人希望當?shù)赜嘘P機構能組織開展各種技能培訓。
第二代農民工在選擇工作時,非常關注“對人的尊重”,希望被他人尊重和被社會認可。調查中,第二代農民工對一些公司控制加班時間,進行人性化管理非常滿意,認為這樣會得到精神上的滿足,工作的信心和動力更大。
調查顯示,盡管目前城市的管理、服務與青年農民工的實際需要相差甚遠,但仍有27.4%的人希望一直呆在城市參與城市建設和分享城市發(fā)展成果。廣東省青年干部學院青年研究所所長譚建光認為,這說明第二代農民工內心對城市的認同感和渴望融入的心理,他們希望參與城市種種公共活動,體現(xiàn)自己的價值。
“民工潮”興起于改革開放初。從上個世紀80年代起,一個又一個躁動的身影,告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模式,義無反顧地闖進陌生的城鎮(zhèn),匯聚成讓人嘆為觀止的億萬農民工大軍。一方面似乎是永遠洶涌的“民工潮”,另一方面民工開始回流。2007年,湖南勞務輸出達1093萬人,占農村勞動力總人數(shù)的30%,近年,湖南各地紛紛對回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者制訂優(yōu)惠政策,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和金融服務力度,提倡和鼓勵“勞務湘軍”回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目前,湖南全省已有約30萬外出農民工回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辦“回流型”企業(yè)3.3萬多個,吸納近120萬農村勞動力。
80后農民工的生活逐漸被城市化,他們在穿著、飲食習慣、價值觀念、談吐、思維方式等方面逐漸與城市的孩子接近,城市的“向心力”日益增強,如何為他們提供就業(yè)教育機會、提高他們自身素質、完善進城配套政策等已成為當前政府部門思考的課題。許許多多像萬春水一樣的老民工回鄉(xiāng)后一去不還。取而代之的是小杰這樣的年輕娃子。他們有文化,有想法,更加的不安分。這些80后民工的精彩故事,告訴我們一個結果,那就是外出、賺錢、回鄉(xiāng)、建房、再出來,已經不是民工們外出打工的唯一選擇。人生的路,在農民工的腳下,越走越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