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和母親從結婚到現在已經34年了。在這34年里,他們相濡以沫、同甘共苦,無論生活如何艱難都從無怨言。雖然,脾氣不好的母親有時會因一些小事責怪父親,并且絮絮叨叨地念上大半天,但他們的感情并沒有因此受到影響。
我曾經多次問父親,為什么能夠容忍母親的絮叨?父親總是笑著說:“你母親就是這種脾氣,念一會兒就好了。”
成家后的我能夠理解父親的這句話。在父親看來,人不可能沒有缺點,當一個人選擇了另一個人,就意味著要學會包容、忍讓。對于父親而言,母親是他的最愛,30多年來,正是因為母親的勤儉持家、任勞任怨,這個家才能夠有今天。
1973年,父親高中畢業(yè)后沒能參加高考,就上山下鄉(xiāng),來到永春縣吾峰鎮(zhèn)吾中村。一年后,村里的小學缺教師,父親便到學校當了一名民辦教師。
在村里教了3年多的書,校長覺得父親為人不錯,就想把女兒嫁給他。當時,父親與母親見過一兩次面,雖然覺得母親沒有工作,但感覺還不錯,就答應了。
1987年,為了能夠當上正式教師,父親報考永春師范學校。他知道機會來之不易,因此讀書特別努力,經常連胡子都顧不上刮,田里的活全由母親一個人打理。那個夏天,一捆地瓜藤可以賣到一塊多的好價錢,而民辦教師的工資一個月才十幾元,可父親連地瓜藤也無暇去剪。為此,母親還罵了父親。但罵歸罵,每天早上還是給父親準備了一個雞蛋。當年9月,父親如愿以償地考上了永春師范學校。
考上師范后,父親沒有工資,每個月還要多花銷一定的生活費用。為了能夠掙些錢,每個周末,父親都從就讀的德化縣(當時永春師范學校在德化進修學校設置分班)步行幾十公里回到家里,星期一早上,再早早地挑一擔時令水果到德化縣城賣,所掙的錢也僅夠父親的生活費。家里的一切花銷都要靠母親種田、采茶支撐。當時,農村能夠賣錢的東西不多,因此,母親能省則省,恨不得一分錢掰成兩分錢用,更別說買什么零食給孩子吃。那段時間,我和小妹還不懂得家中的窘困,經常對母親的“吝嗇”感到不滿。
1989年,父親師范畢業(yè)后沒多久,考慮到孩子長大,家里僅有的2間房擠不下。經過幾個晚上的商量,父母親決定將家里養(yǎng)的一頭豬賣掉,然后四處借錢,建起了一座80多平方米的一層磚混房子。這次建房,讓父母親過上了20多年的欠債生活。
當時,父親雖然已是正式老師,但工資很低,兩個孩子又都在讀書,家里常捉襟見肘。為了盡快還清債務,1993年,母親和鄰居一起到工地當水泥工,原本是男人的活,母親卻硬扛了下來,而且一干就是4年,用自己柔弱的雙肩減輕了家庭的負擔。因為勞累過度,母親落下耳疾的毛病。
也許是因為聽力的緣故,母親的脾氣開始變得不好,經常為一點小事嘮叨半天?!坝袝r我們說話她聽不清,因此你母親心情不好,讓她嘮叨嘮叨吧,那樣她會好受點?!备赣H對我說。
7年前,我也成家了,以前欠的債也慢慢還清了,一家人的生活過得還算可以,可母親愛嘮叨的習慣已經改不了了,但父親從不覺得煩,我也一樣,有時倒覺得嘮叨嘮叨,一個家庭就更熱鬧了。
今年3月父親肺炎病愈后,母親對父親照顧得更加體貼了。我在想:一個家庭需要彼此包容,有了包容,家庭就更加和諧,更加溫馨。
來稿請注明“建設和諧家庭”征文。
投稿方式如下:
1. 登錄福建日報網頁傳稿系統(tǒng)
2. 電子信箱:qzgzb@fjdaily.com
3. 傳真:0591-87095954
4.信件寄福建日報群工部,郵編:350003
- 2009-10-23相互融入 恩愛一生
- 2009-08-16他們在戰(zhàn)火紛飛中相戀
- 2009-08-13“夫妻診所” 用愛經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