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余某在某商廈花500元購買了一套名牌西服,按照該商廈“買100,送50”的規(guī)定,余某獲得了該商廈250元的贈券?;丶液螅嗄嘲l(fā)現(xiàn)該西服做工粗糙,經工商部門認定,該西服確屬假冒產品。于是,余某找到商廈,要求商廈退貨,并給付一倍的賠償。該商廈答應余某的要求時,向余某索要250元的贈券,由于余某已將該贈券在該商廈消費,無法退還,商廈便要求余某退250元現(xiàn)金。余某則認為,該贈券是商店無償贈與的,就拒絕退還。該商廈卻告訴余某,如果不將贈券退還,就拒絕退該西服和賠償。
那么,余某該不該退還贈券呢?
分析:
根據(jù)產品質量法第40條規(guī)定:“售出的產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銷售者應當負責修理、更換、退貨;給購買產品的消費者造成損失的,銷售者應該賠償損失:(1)不具備產品應當具備的使用性能而事先未作說明的;(2)不符合在產品或者其包裝上注明采用的產品標準的;(3)不符合以產品說明、實物樣品等方式表明的質量狀況的。銷售者依照前款規(guī)定負責修理、更換、退貨,賠償損失后,屬于生產者責任或者屬于向銷售者提供產品的其他銷售者的責任的,銷售者有權向生產者、供貨者追償。”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49條規(guī)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shù)慕痤~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一倍。”從以上法律規(guī)定看,該商廈應該給余某退西服并再賠償余某該西服一倍的貨款。
同時,商廈在經營中,以“買100元贈50元券”的經營方式,向社會推銷商品。就是說,說該商廈的經營方式是買賣在前,贈與在后。只要消費者購買了該商廈的商品,才有權獲得該商廈的贈券,如果消費者不購買該商廈的商品,則無權獲得贈券。余某在購買了500元的商品后,獲得該商廈250元的贈券是合法的。但當其發(fā)現(xiàn)所購買商品是假冒時,該商廈按照法律規(guī)定,給余某退貨和賠償,那么,從買賣合同看,余某與商廈的買賣合同就隨之解除。買賣關系只要不存在,贈與關系就不成立。從以上分析看,該商廈在按照有關法律規(guī)定退貨和賠償余某后,余某則應當退還該商廈的贈券。
- 2011-01-27福建省工商系統(tǒng)在晉江集中銷毀侵權假冒商品
- 2011-04-17打擊侵權假冒商品 5個月查處涉案金額1.87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