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考核這事兒和孟子的"考核"論
來源:東南網(wǎng) 2011-11-11 編輯:林洪熙
那么,這種考核該怎樣進行呢? 以孟子之見,干部考核的視野應(yīng)當(dāng)放開,廣泛聽取“國人”的意見,不要局限于小范圍?!皣私栽毁t,然后察之,見賢焉然后用之”;“國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見不可焉然后去之”。當(dāng)然,他說的“國”即當(dāng)時的齊國,還沒有現(xiàn)在的山東省大,與現(xiàn)在的“國”不一樣。意思卻是可以理解的,比如說,考核一個市長當(dāng)?shù)萌绾?,你至少得去聽聽廣大市民(包括出租車司機)的意見,看看這位市長在市民中的口碑。孟子是慎重的,在“國人皆曰可”或“國人皆曰不可”之后,都有一個“然后察之”,再做取舍。順便說說,孟子在論“考核”的同時論及刑罰,在“國人皆曰可殺”之時,也有一個“然后察之”,這比“國人皆曰可殺”則“殺之”的簡單思維,無疑多了一點法制觀念。 在齊國歷史上,曾經(jīng)有過這樣一次“干部考核”,這是齊威王對兩位大夫(即墨大夫與阿邑大夫)的“考核”。齊威王自“左右”聽到的關(guān)于此二者的評價,與他事先不打招呼而派人去實地考察了解到的此二者的政績是正好相反的。齊威王由此洞察其中之奧妙——阿邑大夫投機巧,以“厚幣”事其“左右以求譽”,即墨大夫?qū)嵤虑笫?,“不事”其“左右以求助”,于是使二者各得其所。這是公元前370的事。那個時候,孟子兩歲。但孟子的“考核”論,幾乎就是對齊威王的經(jīng)驗之總結(jié)。 齊宣王作為齊威王的后人,與齊威王相隔不過數(shù)十年,這些從自己祖上做過的事中悟出來的道理——假如在別的行業(yè),或許還可稱為“祖?zhèn)髅胤健薄獏s要由孟子來說給他聽,可見,在“進賢”與“識賢”(即如今所說的提拔干部與考核干部)的問題上,僅靠所謂的“傳、幫、帶”,是既“傳”不下去,也“帶”不出來的。 當(dāng)然,孟子所論乃是宗法制度下的“干部考核”,不僅視尊卑有序親疏有別為常態(tài),“賢”與“不賢”,最終也得由君主一錘定音。所以,即使他說得再有道理,也只能借鑒,而不可照搬。(宋志堅) |
- ·省部署防范強降雨 監(jiān)視天氣態(tài)勢
- ·1000萬套保障房中1/3僅挖坑待建
- ·我省計劃重點培育六大類休閑農(nóng)業(yè)
- ·福州寧德推進同城化 提六大設(shè)想
- ·廈大教授稱廈門經(jīng)濟增長最為均衡
- ·鐵道部雖有難處但更要有積極作為
- ·由寧波鎮(zhèn)海區(qū)免費停車的得到啟示
- ·以發(fā)展為名進行建設(shè)是另一種破壞
- ·就因為禮金的區(qū)別我娶不到老婆了
- ·媒體一曝光就"重視"是喜還是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