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回應異地高考“民間方案”
來源:中國網(wǎng) 2011-11-03 編輯:唐麗萍
中產(chǎn)維權撕開口子 在2.2億流動人口中,以農(nóng)民工居多,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珠三角等經(jīng)濟發(fā)達地區(qū)。改革開放三十年來,這些進城的流動人口盡管被稱為“新市民”,盡管在當?shù)丶{稅,卻始終未能與當?shù)厝讼硎堋巴谴觥薄?/p> 比起很多流動人口,桃源還算是比較幸運的。作為擁有“北京居住證”即所謂“北京綠卡”的外地人,桃源的孩子在北京讀書時免除了一筆不菲的贊助費和借讀費。但也正是這張“綠卡”給他們帶來希望,而在孩子初三時未能及時抉擇。 根據(jù)北京市引進人才的相關規(guī)定,擁有北京居住證的外地人可以在一定期限內轉為北京戶口,而在轉為北京戶口前,享受與北京戶籍一樣的同城待遇。但很快,這種“期限”被無限期地延長。爭取隨遷子女高考權利的志愿者,首先就來自這些“綠卡族”家長。 北京的“綠卡族”家長大概在2005年左右開始進行維權,當時網(wǎng)絡不如現(xiàn)今發(fā)達,家長多為“單兵作戰(zhàn)”,為各自孩子的小升初、高考等受教育權利不斷地訴訟、上訪等。但結果都以失敗告終,在維權的同時,孩子要么被送出國留學,要么回戶籍地高考。 |
相關新聞
熱點推薦更多>>
互動精選更多>>
東南網(wǎng)旗下網(wǎng)站 | 律師嚴正說明 |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