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寶藏》熱播背后的“文化自信”
2017-12-14 08:19:23?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
近日,央視綜藝頻道播出的一檔大型文博探索節(jié)目《國家寶藏》引起觀眾熱議。節(jié)目的熱度居高不下,其中的主角不是明星,而是一件件歷史悠久的國寶。通過明星守護人的講解和演繹,讓觀眾看到了國寶的“前世今生”。(鳳凰網 12月13日) 從小我就知道,中國是一個有著燦爛輝煌文化的大國,中華傳統(tǒng)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懷著好奇的心態(tài)我觀看了《國家寶藏》的第一集,便被其深深的文化內涵所吸引而無法自拔。節(jié)目展出的物品無非就是書畫、瓷器、石頭這些再也平常的不得了的文物,為什么會引起我如此大的震撼?關鍵在于節(jié)目特殊的講解方式,在于文物背后不為人知的故事。 《國家寶藏》第一期講述的國寶是《千里江山圖》、各色大瓶、石鼓,守護人講解小劇場故事,讓人了解了文物的前世今生。如果只是文物而脫離了人,那么文物就只能是冰冷的器物,但是在節(jié)目組的鏡頭下,文物仿佛是活了起來,文物也有了溫度,通過文物的故事,讓人感受到了冰冷文物背后的溫情。通過文物,我們可以跨越時空的阻隔與歷史對話,我們可以同逝去的時光舉杯對飲,坐看風起云涌,閑談歲月變遷,我看到了文物背后到不為人知的歷史,領略到了華夏偉大的壯美山河,見識到了中國輝煌的歷史成就,感悟到了祖國燦爛悠久的文化傳承。 每一件國寶的背后,都有著一群“守護者”,不僅僅是節(jié)目中的明星,還有很多的志愿者,文物工作者,以及所有關心文物、熱愛文化的普通人。尤其讓我感動的是“石鼓”背后的傳承故事,一家三代都將青春歲月奉獻給了文物的延續(xù),這不只是文物的傳承,更是文化的傳承,是堅強不屈的精氣神的傳承。我相信,正是由于這樣的對于文化的熱忱,才讓所有人堅持到現(xiàn)在,這份熱忱也讓國寶更具意義。為往圣繼絕學,讓中華文化薪火相傳,應該就是他們最純粹的想法吧。 網絡上有一種聲音,說中國人沒有信仰。其實在我看來,華夏兒女是有信仰的,我們最大的信仰就是我們的文化,是我們輝煌燦爛五千年的華夏文明,無論是“千里江山”的壯麗,還是“瓷母”凝聚的自信,都是我們的民族文化,都是我們自信的文化信仰。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國家寶藏》的熱播,正是文化自信的覺醒,是當下人們認識歷史、認同文化的重要體現(xiàn)。 在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代,人們的美好生活離不開優(yōu)秀的精神文化需求,《國家寶藏》這樣的優(yōu)秀節(jié)目,滿足了我們的精神文化需求,更是讓我們重新認識了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喚醒了我們的文化自信。一個民族不能沒了信仰,不能沒有了根,而我們的信仰就是我們的文化,我們的根就是深深植于我們心中的華夏文明。任何苦難都壓不倒自強不息的中華兒女,而凝聚在傳統(tǒng)中華文化中的民族精神,將指引我們走的更遠。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