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用快餐”盡管效果很難得高分,但慈善本身應被呵護。綜觀往例,愛心遇冷無非兩個因素。其一,信任尊重發(fā)聲不響,使捐者與受眾的“心繩”很難連牽;其二,慈善專業(yè)化不足,讓愛心資源與生活需求不易對接。長期以來,對慈善只做理想化評價、看見正能量只會點贊而缺少前瞻性、操作性的“愛心沖動”,很難春風化雨。 事實上,慈善從來都不缺市場、不乏愛心,唯獨稀缺精妙的頂層設計和細化布局。須如央視主持人徐卓陽所說的,“待用快餐”不能圖“快”,要慢慢來,成熟一個則推出一個。因此,要烹飪好“待用快餐”,還得靠慢工出細活。 就前瞻性而言,制度設計和發(fā)展預期要反復考量。一要摸清受眾心理。發(fā)起人廈門吳先生已想到,尊重信任遠比一盒飯更重要,所謂“受助無尊嚴,慈善無意義”。如“免費午餐”的信任問題、“嗟來之食”的尊嚴問題,少不了人性化的設計來呵護、去實現。二要做好應變準備。“免費”可以成就慈善,也可能激活人性劣根。市民生活成本每年都在微妙增長,慈善專屬的福利會不會淪為“聰明人的飯卡”,反而擠走真正的愛心對象?或者,當愛心企業(yè)(人士)遭遇難以承受之經濟負擔時,慈善蓄水池會不會斷供干涸?足見,缺少慈善“心理學”、“經濟學”的前瞻性,就很難持續(xù)健康發(fā)展。 就操作性而言,慈善專業(yè)化之路還需長途跋涉。本來,這種自發(fā)于民間、小微企聯(lián)合的脫離傳統(tǒng)模式的慈善行為,探明了未來公益的走向。但若缺少專業(yè)化的“慈善CPU”,則很難把空全局?!按每觳汀笨刹僮饕小叭齻€幫”。一是權威媒體幫。如湖北經視“歡樂送”欄目,借助媒體平臺建立慈善超市,讓媒體變成慈善的“藥引子”,疏通了慈善的對接渠道,愛心資源利用率也更高。二是慈善組織幫。專業(yè)慈善組織可通過問卷、監(jiān)督、宣傳等方式,在廣而告之的同時,保證餐品與態(tài)度的平等一致,而在認領形式上,或可通過計算勞務換取“待用快餐券”的辦法,將認領者勞務兌換成慈善捐助,即免除認領者“嗟來之食”的尷尬,又實現了公益資源的續(xù)接。三是“外來和尚”幫。學習歐洲盛行的“待用慈善”,須透過皮毛識精髓。不妨借鑒外籍志愿者的經驗做法,分析總結出“中國化”的待用模式。 若真能做好“待用文化”的長篇文章,就能在做好“待用快餐”同時,從“舌尖上的慈善”延伸出更多形式且更具操作性的“待用微公益”模型來。 |
相關閱讀:
- [ 11-20]“待用快餐”源于微小貴在堅持
- [ 05-06]待用公益不待見 不如募捐箱管用
- [ 09-24]“待用公益”遇冷信任危機是“元兇”
- [ 08-13]“待用公益”何時才能成為“香餑餑”?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