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好教育需要大量的投入,這個不假。好的大學,名牌大學,更需要資金來保障教學、改善教學環(huán)境。但是,高校若是為了資金而不顧節(jié)操,那么,不僅學校的教學質量、聲譽會受到損害,其未來發(fā)展前景,也不那么樂觀。】 據(jù)媒體報道,近日,一篇名為《北大清華復旦交大的節(jié)操值多少錢》的文章刷爆了各大社交媒體、網絡社區(qū)。文章直指國內四大名校因接受美籍印尼華裔富商廖凱原捐贈,或聘任其為教授,或為其開設課程、舉辦講座,或設立中心,而廖凱原只是“民科”水平,其研究“更是不著邊的玄幻文學,純屬中國特色的神話”。這四大名校,文章作者也不客氣地直點其名。媒體記者調查后,發(fā)現(xiàn)這“四大”的確均有這位富商擔任校董、研究中心主任或名譽教授,北大、清華均曾經或正在開設與“軒轅反熵”等“學術內容”相關的選修課程。 一般來講,慈善行為,應該是不求回報的。媒體文章中指出,就對大學的贊助來說,贊助人很多時候是匿名贊助,即使冠名,一般也是冠以學者或已故親人的名字,鮮有冠以本人名字的情況。而這位富商的冠名,不僅限于冠名大樓,還包括了學院,冠名上海交大法學院曾經轟動一時。 若僅僅是冠名,其實早已經是見怪不怪。但關鍵在于,這位捐助者,還是一位“學者”,不僅熱心于捐資助學,還要親自到名校講臺上去講學。這樣一來接受捐贈的學校就比較尷尬。明知道就學術水平和“軒轅反熵”等“學術內容”來講,開課也許會不能服眾,但是不答應人家的要求呢,又怕駁了人家的面子,談得不愉快、贊助也黃了。這樣的結果,恐怕是有捐贈、受贈意愿的雙方都不愿意見到的。于是,四大名校作出了一致選擇:不僅賣出了冠名權,更進一步把講臺也出租了。 說實在的,慈善事業(yè)可以說是物質文明、制度文明與精神文明的綜合體現(xiàn)。這位富商能捐巨資助學,實為善心善舉。更何況人家的愛好并不是其他,而是“研究學術”,則更可謂難能可貴。若他的學術水平經由各大名校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們判定為合格,那么,捐資和助學則可以說是結合得完美至極。 但,目前的情形似乎不是這樣。在對捐助者的學術水平有爭議的情況下,讓其開設選修課,這樣,捐贈與受贈似乎也就成為了一種心照不宣的利益交換。整個事情的性質,于是變得不那么美好起來。 其實,網上原文直指四大名校用節(jié)操換錢,這話雖然說得略微有點狠,但仔細想來,這選修課也是有學分的,學生選修這樣的課,目的何在?收獲何在?對學生的成長是否有好處?也許校方就考慮得不太周全。講臺看似只是一個高于地面的臺子,但是,它是放置在教室里的,是用來為莘莘學子傳道授業(yè)解惑的,真不是什么人都能隨便立于其后的。講臺的尊嚴,就是學術的尊嚴。講臺的“高度”,應該與學校的學術水平相當,與學校的學術尊嚴相匹配。 真心期待全國各大名校,珍惜自己的羽毛,珍惜每一位學生,把講臺放在應有的高度。若沒有這份堅持,講臺像柜臺一樣出租,大學和商場,區(qū)別也就不大了。 |
相關閱讀:
- [ 09-10]教師節(jié),告訴我們國家的未來在講臺上
- [ 05-08]重癥教師的講臺情結是堂生動的課
- [ 01-31]高校講臺的言論自由邊界在哪兒
- [ 09-10]在三尺講臺筑夢民族未來
- [ 07-29]警惕“非升即走”逆淘汰講臺好聲音
- [ 08-08]常在講臺上作案:憤怒之余更要反思
- [ 03-23]請讓代課教師有尊嚴地離開講臺
- [ 09-28]91歲院士重上講臺是面鏡子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