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底,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清理規(guī)范國務院部門行政審批中介服務的通知》,要求全面清理“紅頂中介”, 整治中介服務亂象,規(guī)范和引導中介服務。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在過去的半年時間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曾經在國務院黨組會議、國務院常務會議、國務院廉政工作會議、國務院電視電話會議上,從不同角度共計5次提及整治“紅頂中介”問題:打著政府的旗號,服務亂,收費高,搞壟斷;對企業(yè)強制服務,強行收費;成為新的市場“攔路虎”,嚴重制約市場活力,也為尋租腐敗提供了機會。更為重要的是,這些“紅頂中介”、“二政府”正在截留蠶食、對沖消減改革的紅利。(《中國經濟周刊》6月16日) “摁下葫蘆”或許容易,但想要“不浮起瓢”卻往往很難。當簡政放權的改革,卻催生出“紅頂中介”這一權力變形與出口,的確不過是“摁下葫蘆浮起瓢”上演的官場新版本罷了。 現(xiàn)實中,取消了審批權,卻冒出來備案權,行政部門不能收費,“紅頂中介”卻成為新的收費代理。不難設想,當簡政放權的政務改革,卻遭遇“紅頂中介”的消解與蠶食,不僅改革紅利被半途截留,改革的預期無從實現(xiàn),“紅頂中介”這一權力外包與利益合謀模式的滋長,更意味公權力亂象的“地下”演變與“隱秘”升級。 好在,“紅頂中介”這一權力外包與代理的新苗頭,并未能瞞天過海。高層不僅早已對“紅頂中介”的伎倆了然于心,更多次強調整治“紅頂中介”問題??磥?,只需假以時日,浮起來的瓢遲早被摁下,整治“紅頂中介”行動的完美收官,也完全可資期待。 不過,對于“紅頂中介”亂象固然不應視而不見,相關的整治行動更是大有必要。但是,假如對于“紅頂中介”的整治,僅僅是頭痛醫(yī)頭式的治理,即便聲勢浩大,也未必能畢其功于一役。相反,“紅頂中介”究竟為何會滋生,摁下簡政放權的“葫蘆”,為何會浮起“紅頂中介”的瓢,或許才更需反思。否則的話,整治了“紅頂中介”,會否有更多五顏六色的“花頂中介”冒出來,恐怕在所難免。 某種程度上,簡政放權的行政改革,之所以遭遇“紅頂中介”式消解,除了暴露出限權之難以及權力本身的恣意之外,僅僅是權力清單上的名義縮減,本身就注定了勝算不大。不難設想,當削減的只是文本上的權力,掌權者的人數(shù)和位置卻紋絲不動,甚至對應的權力崗位也仍然保留,人家當然不會坐視“既得奶酪”的失去,只要相關的人員仍然在位,想方設法延續(xù)和把持過往的既有奶酪,也就永遠不缺動力?!凹t頂中介”這一權力代理與利益共謀的模式如同雨后春筍般滋生,根本也正在于此。 而按理來說,真正意義上的簡政放權,本不該只是權力清單上的文字游戲,而更應對應人員和編制的縮減,那些不必要的行政權力所對應的崗位和編制,當然沒有繼續(xù)存在的理由。否則的話,只是權力清單上少了幾條,而對應的機關和編制卻仍然全部保留,權力減了,人員還在,那么,即便是為了“刷存在感”,下意識中對于限權的抵制,權力的自我衍生與擴張,恐怕都將在所難免。而這正是催生“紅頂中介”的原動力。 基于此,“紅頂中介”這一權力尋租腐敗的新趨向,當然需要警惕。但僅僅是整治“紅頂中介”,的確還遠遠不夠。簡政放權不應只在權力清單上做文章,唯有徹底裁撤不必要的權力部,縮減其編制和人員,摁下的權力“葫蘆”,才不會浮起“紅頂中介”的瓢。 |
相關閱讀:
- [ 06-17]部委旗下的“紅頂中介”該加速脫帽
- [ 05-25]“紅頂中介”摘帽子別拿群眾當“軟柿”
- [ 03-20]取消“紅頂中介”能否消除環(huán)評亂象
- [ 01-23]治“紅頂中介”需要以企業(yè)為導向
- [ 01-23]別讓“紅頂中介”蠶食改革紅利
- [ 01-23]紅頂中介換馬甲
- [ 01-16]整治“紅頂中介”重在去“官”印
- [ 01-16]能否鏟除“紅頂中介”檢驗審批改革成效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wǎng)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wǎng)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wǎng)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wǎng)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wǎng)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