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施行統(tǒng)一的納稅人識別號制度?!?日開始征求意見的稅收征收管理法修訂草案做出規(guī)定。根據草案,今后每個納稅人簽訂合同、協議,繳納社會保險費,不動產登記時,都應使用納稅人識別號。不再提“偷稅”,改稱“逃避繳納稅款”。另有專家建議維護納稅人利益應有所考慮。(1月6日《南方都市報》) 現行的稅收征管法是“義務本位”,更加強調公民依法納稅的責任與義務。從修訂草案來看,納稅人識別號是納稅人權利與義務的“結合體”。修訂后的稅收征管法是繼續(xù)“義務本位”,還是形成“權利本位”?一時不能下定論。在法律層面上處理好納稅人權利與義務的平衡與權重,是十分必要的。只突出納稅人義務,而弱化納稅人權益,比較容易令納稅人產生抵觸情緒,有一種“被納稅”的感覺,或許說,只有納稅感、少有光榮感。 納稅人有權利,政府才會盡義務。明確納稅人不僅僅只有納稅的義務,也同樣擁有不可剝奪的權利,進而言之,政府也不僅僅只占有權力,也同樣承擔了不可推卸的責任,對走向正常的權責對等的政治倫理來說,這是第一步。 從立法以及法治角度來看,“權利本位”將是趨勢與進步。有觀點認為,從“義務本位”到“權利本位”是法的發(fā)展規(guī)律?!皺嗬疚弧北磉_了一種價值主張和法律需要:從“義務本位”到“權利本位”是法的歷史性進步;為了適應社會主義商品經濟和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需要,我國的法律制度和國家的法律活動應以權利為本位,各級各類法律工作者和全體人民應當普遍地樹立“權利本位”的觀念。 稅制改革進入深水區(qū),各種潛伏的“暗礁”阻礙改革,讓改革減速,甚至走彎路與“跑偏”,而樹立“以人為本”、“以企為本”的稅收新倫理,稅收征管法律以“權利本位”,無疑是最好的“潛水艇”,可以規(guī)避風險,抵達港灣,也是有效的“最大化約數”。通過稅改來實現科學合理的稅負,給企業(yè)及納稅人注入“經濟血液”;通過稅法修訂來實現納稅人的權利優(yōu)先,其實是給納稅人輸入“權利血液”。這些“血液”將會滋潤納稅人的心田,也會滋潤經濟的健康發(fā)展。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