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體報道稱,安徽安慶市強推殯葬改革,6月1日起一律火葬,對民眾家中現(xiàn)有棺木強行拆解,多名老人在大限前自盡。安徽省民政廳表示,經調查,媒體報道的幾例老人死亡事件與殯葬改革政策并無關系。“誰能保證6月1日前沒有人死亡呢?有些人是不是想利用這個事件抹黑政策?”(5月27日《法制晚報》) 入土為安一直是中國千百年來的傳統(tǒng)。老一輩人覺得,身披黃土才能長眠于地。實際上,不只是中國,世界上有很多國家仍然保留著土葬的傳統(tǒng)。土葬不單是封建迷信思想的延續(xù),也是代代相傳的民間習俗。 近幾年來,由于土地資源的緊張和社會思想的解放,全國各地開始大力推行火葬。但是,有些人總認為,不論是選擇土葬還是火葬,那都屬于公民的殯葬自由,不應該受到任何人的強迫。 觀風俗,知得失。在這起事件中,我們不得不提出幾個疑慮。幾例老人的自殺與殯葬改革是否真無關系?從社會政策執(zhí)行的影響來說,如果真有老人自殺,政府的確該認真調查。即便“老人自殺”信息是假,但發(fā)生在此時此地,或不是空穴來風。那么,民眾中有多少人排斥該項政策?這對老人的情緒發(fā)生了什么影響? 更何況,棺材是老百姓的私有財產,怎么可以任人強拆?新政策推行,是不是可以用更得體的方式?可是,在多名老人自殺之后,工作人員還振振有詞,稱政策將繼續(xù)進行。那么,調查的過程與相關證據(jù)為什么不對社會公開? 火葬較之土葬確實有很多優(yōu)點,它減少了殯葬成本,同時減輕了殯葬用地的壓力,當可以有效緩解我國的國土資源緊張的問題。但是,任何一項利好的政策,都不能靠蠻力和強權去推行。如果不能顧及民情民意,一味地蠻干亂來,再好的政策恐怕都會遺臭萬年。 磨刀不誤砍柴工。面對民間思維定勢,在政策真正開始實施之前,政府需要對改革的必要性做出適度的解釋與宣傳。這才是為政者民本思想的深刻體現(xiàn)。殯葬改革說到底,是利民生之大計,為何要將施政者擺到百姓的對立面上呢?既然工作的開展始終離不開老百姓的支持,何不想辦法解開疙瘩,取信于民?上呼下呵不僅有損政府民望,更傷了百姓情感與信任! |
相關閱讀:
- [ 05-29]老人死亡帶來的教訓
- [ 05-29]殯葬改革應該讓活著的老人有安全感
- [ 05-29]安慶殯葬改革的拖延癥和躍進癥
- [ 05-28]殯葬改革須推進,老人自殺不可有
- [ 05-28]“老人為獲土葬自殺”直戳殯改“痛處”
- [ 05-28]殯葬改革須推進,老人自殺不可有
- [ 05-28]殯葬改革須考慮民俗民情不宜過急
- [ 05-28]殯改“自殺”,請別忙著撇清關系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