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筼筜湖7橋接通,這幾天,不少市民前往感受“水上漫步”樂趣時,卻紛紛失望而歸,原來是湖水太臟、太臭,這也再次引發(fā)市民對除臭工程的疑慮。(5月27日《海峽導報》) 一直以來,有關部門對筼筜湖的治理就不曾止步,正是持續(xù)不斷的治理,使得筼筜湖日漸好轉:垃圾消失了,雜草不見了,異味減輕了……隨著沿岸坐椅的設置與7橋的接通,筼筜湖更成了市民休閑漫步的好去處??上Ш镁安婚L,卷土重來的惡臭不僅“趕”走了漫步的市民,也使得他們對筼筜湖的治理心生懷疑。 要想除臭,就得知道臭味的來源。筼筜湖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解釋,正是頻發(fā)的一次次大雨,將筼筜湖附近所有的污水都沖進了湖里。結果,污水聚集發(fā)酵之后,形成了濃濃的臭味。另外,湖底的淤泥由于缺氧導致發(fā)酵,也會發(fā)臭。 如此看來,導致筼筜湖發(fā)臭的罪魁禍首有兩個:一是污水,二是淤泥。 既然癥狀已經查出,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對癥下藥。 先說污水。要想使污水不再直接入湖,就得截污;這一工程,有關部門一直在做。負責人說,北岸截污泵站已通電運行,工程已完工,目前正進行南岸截污。相信隨著整治工程的全面完成,筼筜湖將實現(xiàn)真正截污。沒了污水,臭味自然就少了。 再說淤泥。有湖就有淤泥,但有淤泥的湖水并不一定就會產生臭味。筆者與湖為鄰,一年四季時常在湖邊漫步,但湖水從無異味;尤其在夏日雨后,湖邊的空氣更是清新怡人。事實上,淤泥本身并不會產生臭味,一旦產生臭味,說明淤泥已被嚴重污染變質了。 要想消除淤泥的臭味,就得對淤泥加以治理。一方面,有關部門可以試著種植一些睡蓮、荷花、蒲草等水生植物,用以改善淤泥的質地。另一方面,可以吸取別人的先進經驗。前不久,“2014豫西?城市水生態(tài)文明建設”高峰論壇上,論壇嘉賓何文輝建議洛陽采用“食藻蟲水體生態(tài)修復方法”,用于水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改善?!敖涍^馴化的食藻蟲可以迅速吃掉水中看不到的藻類和浮屑,提高河水的透明度,增強水下的光照強度,促進沉水植物生長,恢復水下森林系統(tǒng)。放入魚蝦螺貝等后,還可形成水下的立體生態(tài)系統(tǒng),增強水體自身的凈化能力。”據了解,該水體修復方案已在鄭州黃河迎賓館景觀湖等地實施,并取得顯著效果。既然水體生態(tài)修復方案確實有效,筼筜湖不妨一試,當筼筜湖自身的凈化能力不斷提高,臭味也就煙散云散了。 對筼筜湖的綜合治理,市民一直抱著很高的期望,此番臭味重現(xiàn),確實令人失落不已。不過老話說得好,“辦法總比困難多”,相信只要對癥下藥持續(xù)治理,筼筜湖除臭終可期。 |
相關閱讀:
- [ 05-23]筼筜湖能,鼓浪嶼能,環(huán)島路也能
- [ 04-26]筼筜湖海鮮誰該“留心眼”
- [ 04-25]對筼筜湖的非法捕撈要“一網打盡”
- [ 06-24]讓筼筜湖成為靚麗的項鏈關鍵在認真與堅持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