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保密技術,防個人信息“裸奔”
www.fjnet.cn?2013-10-24 07:35? 劉國強?來源:廣州日報 我來說兩句
劉國強(四川外語學院教授) 近日,多家媒體集中報道了圓通、申通等快遞公司轉賣客戶個人信息的丑聞,揭示了我們的個人信息為何越來越“透明”。 據悉,在網購行業(yè),買賣快遞單已形成一個龐大的“灰色產業(yè)”,每條快遞單信息的價格從4角到1元不等,商家可據此“刷鉆”進行信用欺詐或進行網絡推銷,而從更大的范圍看,銀行、通信、酒店、保險等行業(yè)泄露客戶信息的違法事件近年已屢有曝光,可以說,販賣個人信息早就形成了一個產業(yè),如何保障個人信息似乎已成為時代的難題。 這類問題具有普遍性,遠非圓通一家,個案處理只能具有某種殺雞儆猴的“示范”效應,卻絕非解決問題之根本。 這類問題的出現,當然有復雜的原因,比如信息化和技術化的發(fā)展使個人信息保密管理難度增加,企業(yè)管理環(huán)節(jié)和機制出現疏漏,法律對此類損害個人信息安全的行為缺乏規(guī)范,等等。從國際上看,個人信息安全問題也有一定的普遍性,美國運通信用卡公司客戶資料失竊、香港八達通公司泄露客戶資料違規(guī)獲利等事件都曾引起很大反響,“棱鏡門”事件更是敲響了網絡信息安全的警鐘,但不得不說,我們在個人信息安全的重視程度、企業(yè)保守客戶個人隱私的基本商業(yè)道德、社會和法律對違法泄露個人信息的約束力等方面,都存在明顯的欠缺。 因此,要治理此類違法行為,首先應該完善信息監(jiān)管的立法。據不完全統(tǒng)計,到目前為止,世界上制定了專門的個人信息保護法律的國家和地區(qū)已經超過50個,而我國卻一直缺乏法律保護。2008年《刑法修正案(七)》的修訂雖然增加了保護公民個人信息的條款,但總體效果欠佳,對企業(yè)和個人都沒有形成責任追究制度。其次,應加強對企業(yè)及其員工的監(jiān)管、懲罰力度,以促使其完善信息管理環(huán)節(jié),加強對員工的監(jiān)管。第三,應從源頭抓起,對惡意搜集、販運個人信息,以及違背個人意愿使用個人信息的網站和個人,加大查處力度,對個人信息的商業(yè)市場進行限制,使其規(guī)范化。最后,在個人信息泄密與保密的博弈中,“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技術仍然是比拼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我們也需要通過保密技術的進步來切實保障公民個人隱私。 網絡時代,人們越來越難做隱形人,但我們也不愿被“裸奔”,希望各公司能切實尊重客戶隱私,給客戶一個清凈、安全的商業(yè)環(huán)境,這也符合企業(yè)的長遠利益。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0-24]“查開房事件”拷問信息安全
- [ 10-23]如何為遭“人肉”記者撐起有力的保護傘
- [ 10-23]成都部分快遞公司出售快遞單 顧客個人信息遭泄露
- [ 10-23]圓通客戶信息遭泄 疑為公司內部高級別員工所為
- [ 10-22]“查開房”網又復活:輸入個人信息可查開房記錄
- [ 10-21]“查開房”泄露隱私,不能不當回事
- [ 10-21]輸姓名可查個人信息“查開房”被封
- [ 10-18]快遞內部人員售客戶信息泛濫 專家稱應加強監(jiān)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