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照顧身體殘疾的父親、智力殘疾的母親和患先天性心臟病的弟弟,被人稱為“向日葵女孩”的何平——這位在校大學生,帶著一家人一起上學。為了維持全家人的生計,她做過家教,發(fā)過傳單,送過報紙……最多時在一個暑假做了七份兼職工作。而且,她的孝老愛親,并非始于大學。父親因車禍,早年便喪失了勞動能力;母親的智障,是腦膜炎留下的后遺癥;弟弟的先天性心臟病是從娘胎里帶來的,那年何平才12歲。 聽著中央電視臺的相關介紹,看了報紙的有關報道,除了非常感動,我也有所思考。 何平確實相當感人。早在讀小學時,何平每天放學后就去花炮廠打工,回家后干家務、做功課,常忙至深夜,就這樣讀完了小學,讀完了中學。然而,我想,我們這個社會,本來是不該讓這樣一位女孩,用她稚嫩的肩膀扛著這個搖搖欲墜的家,而且年復一年,艱難地走過了這段漫長的歲月。她本來也該有金色的童年,溫馨的夢鄉(xiāng)。 何平確實相當感人。就在數(shù)月之間,父親突然腦出血中風,手術費需要數(shù)萬元。弟弟先天性心臟病突發(fā),智障的媽媽又從醫(yī)院出走。有報道說:當時在讀高三的何平幾近崩潰。她四處奔波籌錢,尋求各方幫助,父親和弟弟方才得救,這位本來十拿九穩(wěn)可以上北大清華的尖子生,最終考上了湖南科技大學。然而,我想,我們這個社會,本來是不該讓一位正處在花季的少女,盡力于四處奔波籌錢的,其中包括募捐乞討;本來是不該讓一位面臨高考的學生,專注于各方尋求幫助的,這是人生的關鍵時刻。 我并不是說我們這個社會有多么不堪。恰恰相反,沒有我們這個社會,何平未必能夠挺得過來。包括政府、鄉(xiāng)鄰、醫(yī)院、學校以及慈善機構,對這個搖搖欲墜的家庭的支撐,都起了一定的作用。但何平的相當感人又使我覺得,我們這個社會離《禮記·禮運》中提出的——“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的境界,還有相當?shù)木嚯x。這樣的特困家庭,本來應該早就進入政府、殘聯(lián)、福利與慈善機構的視野并獲得援助,無須一位女孩子從小學到大學,一直處在去尋求、去奔波、去爭取的狀態(tài)之中。對于何平這樣的特困學生予以特別的支持,難道不比以重金獎勵考上北大清華的學子更為有益? 我也由此而想到其他英模。舉例說,假如我們的有關部門與有關人員都能忠于職守,盡心盡職,防患于未然,我們或許就會減少許多相當感人的見義勇為與舍己救人——許多悲壯的場面與壯烈的犧牲,本來是可以避免的。(福建日報)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