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歲教授是“火箭官員”的一面鏡子
www.fjnet.cn?2013-05-22 15:25? 毛建國?來源:工人日報 我來說兩句
28歲,有些人可能還在學校念書,有些可能還在家啃老,可鄧鶴翔已是武漢大學的一名正教授。武大稱,鄧鶴翔不久前剛被引入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或是該校最年輕教授。(見5月20日《武漢晚報》) 近來,年輕官員的提拔受到不少質疑,甚至有“逢提必疑”的趨勢。而相對于官場,人們大多認為能做到教授,總得經歷一番必要的磨礪。所以相對于年輕官員,人們其實更少見到年輕教授。然而出人意料的是,鄧鶴翔并沒有受到太多質疑,反而贏得了多方肯定,這或許提供了一個觀照年輕官員的視角。 對一件事情,一個人反對,可能是偏見;大家都如此認識,即使存在偏見,在其背后也一定有著其他問題。輿論質疑年輕官員,并不排除有人有偏見,甚至那些辛苦多年而不得提拔的人,還會有一點憤懣不平。但細究其源,根本上還是對某些年輕官員提拔當中存在問題。 “最年輕教授”沒有受到過多質疑,一個根本原因是,人家有過硬的學術水平。鄧鶴翔曾3次參與完成美國能源部重大項目,以第一作者身份在《自然》和《科學》雜志上發(fā)表3篇論文??茖W界的人都知道,《自然》和《科學》是全世界自然科學領域最牛的雜志,在上面發(fā)表論文何其困難。一發(fā)就是3篇,足見能力和水平。相反,某些年輕官員在提拔時,只是籠統(tǒng)地稱其為“人才”,而還原其成長經歷,其實并沒有任何過人之處。 除卻過硬的學術水平,還有一個原因,武漢大學沒有遮遮掩掩,程序上也很過硬。在武大化院網站上,鄧鶴翔的簡歷明明白白地掛在那里。且武大也說了,“學校沒有破格,而是根據其學術成果及人才引進辦法,評其為正教授”,并且通過了院系學術委員會的教授資格審查,符合學校的職稱評定標準。相比之下,一些年輕官員的提拔程序不明,提拔后也往往“養(yǎng)在深閨”,不敢大方地對外公布。 有人說,這是一個懷疑的時代,也是一個求真的時代。年輕教授是年輕官員的一面鏡子。如何在大膽提拔年輕干部的同時,走出“逢提必疑”的怪圈,結合鄧鶴翔的事情,答案在于兩點,其一,規(guī)則公平,即提拔的人才必須確實是人才,要有說服力,不能自說自話、自我吹噓;其二是信息公開,從選擇程序到簡歷公開,必須大大方方,主動接受監(jiān)督。做到這兩點,再多的年輕教授、年輕官員,公眾都能坦然接受。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5-22]教授年輕化應兼顧創(chuàng)新和規(guī)則
- [ 05-21]呵護28歲正教授夢一樣的傳奇
- [ 05-21]28歲正教授獲贊與27歲副縣長遭罵
- [ 05-21]28歲“火箭”教授為何無人質疑
- [ 05-21]“85后教授”為何沒人質疑?
- [ 05-09]看北大教授被“判”與“罰”的啟示
- [ 04-25]學生賄賂教授,獲刑冤不冤?
- [ 03-17]教授出“妖題”,不問蒼生問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