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3·15”的夢想如何照進現(xiàn)實
www.fjnet.cn?2013-03-15 17:48? 何晨陽?來源:新華網(wǎng) 我來說兩句
又是一年“3·15”,每到這一天,各地相關部門與組織或開展打假維權活動,或“高調(diào)宣布”查獲假冒偽劣商品,或開展聲勢浩大的集中焚毀假貨活動,好不熱鬧。 這樣高強度的“打假活動”固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警醒消費者,懲治無良商家。但想“畢其功于一役”,僅靠一天的活動就改變消費環(huán)境,無異于癡人說夢。“3·15”期間維權熱、消費維權患上節(jié)日依賴癥的背后,正反襯出平時維權難的尷尬,這其中,監(jiān)管部門難辭其咎。 消費者權益保護涉及工商、消協(xié)、質監(jiān)等多個部門,某種意義而言,這些機構肩負著為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做“把門人”的職責,功在平時是必須的。群眾利益無小事,“集體舞”的形式固然很壯觀,但讓無力的個體有力,讓對維權悲觀的個體前行,不正是這些部門的職責所在嗎? 要讓“天天3·15”成為現(xiàn)實,讓消費維權不再患上節(jié)日依賴癥,重中之重在于政府職能部門切實加強市場監(jiān)管,及時曝光無良商家。然而在這一點上,一些監(jiān)管部門認識不到位,將本該揭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的黑心企業(yè)和不法商販,以某字代替,這些部門平時是如何監(jiān)管的就可想而知。 要讓“天天3·15”成為現(xiàn)實,相關部門還應簡化辦事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一些消費者對消費維權的熱心不夠,究其原因,是他們認為“不值得”:投訴后有關部門要進行筆錄、調(diào)查等一系列程序,還需消費者自己取證,如果是房子、車子等大宗商品,鑒定費動輒上千元,最后結果如何,還是個未知數(shù)。 “誰主張,誰舉證”的傳統(tǒng)套路,固然可以避免某些惡意維權,但高成本的維權,卻讓不法商家鉆了空子。因此,各級質監(jiān)、工商等部門不妨將提前發(fā)布消費警示、曝光不良商家等行為常態(tài)化,讓消費者提前心里有數(shù),相關部門也可以嘗試以維權基金的形式,讓消費者無憂維權。若真如此,“天天3·15”的夢想便真會照進現(xiàn)實。(作者系新華社記者)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