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縣逐貧根在政策調整滯后
www.fjnet.cn?2013-02-26 06:51? 燕 農?來源:京華時報 我來說兩句
山西大同縣在成為小康縣16年后,開始了艱難的“逐貧”,終于成功享受“國家扶貧開發(fā)重點縣”待遇。而“鄰居”靈丘縣縣城被當地人稱作“小香港”,卻努力藏富,力保國家扶貧開發(fā)重點縣的帽子。大同縣發(fā)現,戴著不同的帽子,得到完全不同的“人生”。 戴上“貧困”的帽子,意味著可以享受專項扶貧資金、各部門的資金傾斜和定點幫扶、財政轉移支付、政策優(yōu)惠等等。單國家轉移支付一項一般就可獲得1億到2億元。正是這一系列看得見的優(yōu)渥政策優(yōu)惠,才讓爭當貧困縣在各地屢屢上演。但這種“輸血式”發(fā)展于脫貧有效,對整個社會的創(chuàng)富卻不利。 究其根本,無論是小康縣還是貧困縣,都缺乏科學及時的晉升、退出與審核機制,“窮人戴著地主的帽子”與“富人戴著貧農的帽子”,無不說明相關界定政策調整的滯后。此外,強爭小康縣靠統(tǒng)計數字,貧困縣藏富也靠統(tǒng)計數字,統(tǒng)計失真之嚴重很值得追問。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相關新聞
- [ 02-21]讓全面小康惠及每個中國人
- [ 12-14]貧富懸殊會讓小康社會“打折扣”
- [ 11-15]以“倒計時”的緊迫感建設“小康”
- [ 11-10]“小康社會”:提升民眾幸福感
- [ 11-09]小康未來五年奮斗至關重要
- [ 12-22]小康社會實現程度看數據更看感受
- [ 12-16]當“小三”奔小康現象讓人反思
- [ 06-16]曹操墓究竟讓誰“小康”?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