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殺母悲劇是全社會之痛
www.fjnet.cn?2013-01-22 15:37? 徐 娟?來源:東南網(wǎng) 我來說兩句
甘肅省古浪縣農民工馬登學一直單身,和母親兩人相依為命。去年在外打工期間,因老板外逃沒有領到工資。返鄉(xiāng)后,母親向其要錢購買年貨,因無錢給母親,兩人在家中發(fā)生矛盾。馬登學認為自己打工掙不到錢,也照顧不了年邁的母親,遂對生活失去信心。于是,將母親殺死,自己到派出所投案自首。(1月21日《蘭州晨報》) 這又是一起因欠薪而導致的悲劇,再次將人們的視野轉移到農民工這一弱勢群體身上來。近年來,每到歲末年關,農民工層出不窮的討薪已不是什么新聞,公眾也似乎習慣于農民工無奈無助的呼喊。面對馬登學殺母事件,在哀其不幸、怒其不孝的同時,更要反思一下,避免悲劇發(fā)生,我們應當做些什么? 馬登學殺母這起極端事件,從表面看人格脆弱是直接原因,但實質上背后有著深刻而復雜的社會原因。家庭溝通不暢、人際交往匱乏、理想與現(xiàn)實存在反差等,這些都容易導致農民工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特別是一些“80后”、“90后”打工者,普遍存在意志力不強、認識狹隘、缺乏生活磨難等問題,脆弱人格往往成為他們做出極端舉動、走向絕路的主要推手。解剖馬登學殺母事件,我們發(fā)現(xiàn),馬登學辛苦工作一年連給母親置辦年貨的錢都拿不出來,感到生活窩囊愧對家人,在維權艱難、看不到未來的同時,自己又無力改變現(xiàn)狀,選擇消極歸宿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 農民工這一社會弱勢群體,大都來源于農村貧困地區(qū),生活在社會底層,他們渴望在城市里改變生活狀況,渴望在改變生活狀況的過程中,有人為自己“撐腰”,獲得到應有的尊重和尊嚴。但與農民工這些訴求相比,我們的社會服務管理還沒有完全跟上,社會制度還存在漏洞,農民工不僅承受著被欠薪的風險,一年的辛苦勞動面臨付之東流,而且在精神生活上也存在焦慮壓抑等問題,缺乏釋放空間和治本之策。 實現(xiàn)“中國夢”,是建立在每個個體追求夢想的基礎上,建立在每個個體生活改善、社會地位提升、社會身份改變的基礎上。馬登學殺母這起極端事件是全社會之痛,再一次告訴我們,杜絕農民工的消極歸宿,需要他們自身努力,也需要整個社會的幫助。健康的個性人格和健全的社會制度,才能幫助農民工真正實現(xiàn)在城市中的夢想。春節(jié)將至,在一片祥和喜慶的氣氛之中,弱勢群體不能成為被遺忘的“角落”。各級政府更要主動撲下身子,多想一想農民工工資拿到手沒有,多問一問返鄉(xiāng)的車票買到?jīng)]有,多看一看家里的年貨準備好沒有……通過點點滴滴、鍥而不舍的努力,把社會制度的漏洞堵上,把溫暖送到農民工的心坎上。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1-16]愿討薪不再成為歲末焦點
- [ 01-22]鐵路部門該如何照顧農民工?
- [ 01-16]農民工的落腳城市與學生的落腳體制
- [ 01-14]1個張柏芝的130萬與2600個農民工的4900萬
- [ 01-14]有錢請明星,為何沒錢發(fā)工資
- [ 12-31]嫌棄農民工坐公交車,不僅是道德問題
- [ 12-31]農民工和嫌臟的老太都應補課
- [ 12-27]極寒天氣,勿忘弱勢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