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謀生亦謀“愛”
www.fjnet.cn?2012-03-15 07:26? 張渤寧?來源:東南網(wǎng) 我來說兩句
在龍巖南城街道興暉社區(qū),82歲的老范是個“寶”,他心靈手巧,還有一副熱心腸,退休在家也閑不住,20多年,義務(wù)幫鄰居修了上萬件家電。(3月14日《海峽導(dǎo)報》) 家電壞了,出點錢,找外面的修理師傅整整,也能“變廢為寶”。老范之所以是個“寶”,不在于他“心靈手巧”,不在于鄰居們“省”了其實不多的修理費,而在于他的“熱心腸”。他就像一個溫情的心靈港灣,讓匆忙于陌生人社會、快節(jié)奏生活中的人們,于激烈的生存競爭之余,可以小憩一會,得到一種淳樸的情感撫慰,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童年般親人般的安全與溫暖。 陌生人社會里的我們是孤獨而脆弱的。我們貌似堅強有力,實則千辛萬苦,只為謀得一家人的生存、立足。但是,即使這個愿望如期地實現(xiàn)了,我們?nèi)匀惶幱谝环N“不安全”、“缺憾”的狀態(tài)。我們需要謀生之余,也謀得“愛”——這“愛”,不僅僅希望親友熟識之間能互相關(guān)懷,更指望陌生人之間不要太過殘酷冷漠。我們埋怨社會冷酷、憧憬和諧人情的同時,有沒有想過自己也是社會的一員,一份力量,一種方向?有沒有想過我們在社會的發(fā)展走向中埋下了怎樣的種子,是鮮花,還是蒺藜? 老范之所以是“寶”,其實更在于他的“社會改良”“實踐”。他就像辛勤為公的蚯蚓,把如一塊板結(jié)之地老死不相往來的城市社區(qū),改造成為了松軟肥沃的社會良田,建設(shè)成為溫情脈脈的“大家庭”!我們有足夠的邏輯與類似實例參考和相信,老范帶來的溫情會“一傳十,十傳百”地傳遞、擴散開去。老范個人持之以恒的“愛”的“實踐”,積極意義地撬動了有如“龐然大物”、看似“無法改變”的社會的“良性運轉(zhuǎn)”。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告訴我們,人們在社會生活中的追求目標(biāo)和生存模式其實都差不多:我們謀生亦謀“愛”,這樣才能身心愉悅,姿態(tài)平衡,才真正可談幸福美好的生活。謀生須努力“實踐”、爭??;謀“愛”,亦然。老范對“陌生人”的義務(wù)幫忙和熟悉親近,即是謀“愛”的“實踐”形式之一。 |
- 責(zé)任編輯: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2-23]作者不是愛心樹出版社也非小男孩
- [ 01-29]廳官賣書助學(xué),愛心不分“貴賤”
- [ 01-20]節(jié)日扎堆獻愛心也是暴力慈善
- [ 01-19]莫讓“扎堆式”獻愛心成“作秀”的騷擾
- [ 01-09]房產(chǎn)也可以是愛心的容器
- [ 01-04]"捐款百萬"和"撿養(yǎng)18個棄嬰"誰更具愛心
- [ 01-04]捐贈數(shù)額為何與"最具愛心"掛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