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謝民警”何時不再是“新聞”?
www.fjnet.cn?2012-01-11 17:11? 李振忠?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1月10日搜狐圖片新聞報道:1月8日,山西太原火車站,一位老農欲乘火車去天津看女兒,因沒有身份證(實名制購票,沒有身份證不能買票),所帶票款又不夠而滯留車站廣場。太原站一名巡邏警察得知老人的情況,將老人帶往臨時制證處,辦理了臨時身份證,補貼票款買上火車票,一直把老人送上開往天津的列車。老人臨進站時激動地跪地感謝民警,并要從編織袋中給民警掏土特產。 對于這樣一條深具沖擊力的視覺新聞,說不感動是假的,因為畢竟民警同志做了一件大好事。假如所有的民警都如此熱情熱心地對待每一位乘客,對待每一位老百姓,那警民關系就一定會重現魚水情的關系。而假如所有的公務員官員都如此對待每一個人民群眾的話,那干群關系也就一定會重現水乳交融的關系。對于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然而人們還要質疑,質疑這位老人為什么在第一時間沒有受到救助?沒有受到購票窗口售票員的熱心指導?也沒有受到售票大廳內的警察的任何指導呢?對于臨時身份證制證處,沒有人比售票員更懂行,也沒有警察能比售票大廳內的警察更熟悉,那為什么要讓一個老人到了“走投無路”的地步了呢? 最后一點,這位老人是跪著感謝民警的,相信民警也絕不愿意接受老人這一跪。無論管從幫忙的“成本”還是民警對老人的年齡來看,至少農村老人是民警同志的大哥輩,因此說,民警“享”不了這一跪。剩下的問題就是,國人何時能學會不再跪謝而是正常的語言道謝或者鞠躬一謝? 上跪天下跪地,天地之間值得一跪的,大約只有父母,其他的跪應當說都有其“拜權”“拜官”色彩。而拜官,是中國封建社會一大特色,那時候的老百姓想不跪都難,而當今中國已經進入了民主法制時代,那為什么老百姓始終沒有改變一跪的“習慣”呢?男兒膝下有黃金,是老百姓打心眼里愿意跪呢還是奴性使然抑或是一些百姓依然生活在官僚陰影之下呢?打心眼里跪,對警察的感謝之情是真摯的也是真實的,奴性也就是封建習慣使然也有其因素,而生活在官僚陰影之下,恐怕也容易找到現實的影子。不是有佛山某人大代表稱“溺愛的百姓可能比較刁民”嗎?既然你認為老百姓是刁民,那就完全可以證明你是不折不扣的“刁官”。這些人的官僚陰影,恐怕永遠照不亮老百姓的寒舍,而只能照亮他自己的“錢程”,在她的眼里,刁民一定要跪著活,而不能站著謝,一個“刁”字可以證明一切。而農民工跪著討薪,又何其司空見慣? 國人何時才能站謝而非跪謝?這不是個小問題,而是一個關系民主法制進程的“晴雨表”。當國人真正站謝而非跪謝之時,才是老百姓從法律意義上“站起來”之時。因此說,跪謝民警,希望是不再出現的新聞。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6-10]跪謝師恩怎么就成了教育的恥辱
- [ 06-07]學生跪謝老師踐行感恩無需過多指責
- [ 06-07]學生跪謝老師別拿“自愿”作擋箭牌
- [ 06-07]“跪謝師恩”是教育的恥辱
- [ 08-03]大陸新娘一家人見面還要跪謝臺灣官員?
- [ 07-08]汪涵何須借跪謝炒作?
- [ 07-02]市民何以要跪謝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