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幅提高扶貧標準體現(xiàn)擔當與責任
www.fjnet.cn?2011-11-30 11:35? 鄭風田?來源:東方早報 我來說兩句
11月29日的中央扶貧開發(fā)工作會議決定,將年人均純收入2300元(約合365美元)作為新的國家扶貧標準,相較2009年的標準1196元,新標準提高了92%。這個標準與聯(lián)合國千年發(fā)展目標確定的貧困標準日均消費1美元接近,對我國扶貧事業(yè)意義重大: 其一是,貧困人口劇增,看似“巨大退步”,實是執(zhí)政理念的“巨大進步”。曾幾何時,“讓貧困在共和國的版圖上退縮”是我國扶貧的主要推動力之一。1978年至2008年,我國貧困人口從2.5億銳減到2000多萬,成為世界上脫貧成效最顯著的國家之一,曾被世界銀行視為奇跡,概之為“中國扶貧模式”在世界推廣。2300元的新標準,將使中國農村貧困人口數(shù)量在紙面上出現(xiàn)“巨大反彈”。這是否意味著扶貧事業(yè)的“巨大退步”?其實非也,即便貧困人口大增面子不好看,也凸顯了中國政府希望更多人能分享發(fā)展成果,以民生為重的務實發(fā)展理念。 其二是與時俱進,不能讓民眾“被脫貧”。無須諱言,我國過去的扶貧標準的確太低,不能全覆蓋貧困人口,也不能反映實際情況。我國在2010年國家統(tǒng)計局統(tǒng)計公報中把貧困線劃在了年均純收入1274元,合每天3.5元,轉換成實物概念,大概相當于每天六個饅頭,或三根香蕉,或兩個半蒜頭,或一小捧軟糖。這種僅著眼于每天確保2100大卡食物熱量“最低溫飽”貧困線標準,顯然“不合時宜”。1985年到2009年,中國GDP從7780億元增長到33萬億元,猛增42倍,農村人均純收入增長近14倍,而同期貧困線標準僅提高5倍。工資、房價劇增,收入差距擴大和持續(xù)上漲的物價,使提高貧困線標準的呼聲一直不斷。這次提高也是順應民意的結果。 其三是與國際標準接軌。中國過去的標準與國際相比太低,甚至不到其一半,從“活下去”的底線看,扶貧線標準應與國際接軌。從國際標準來看,聯(lián)合國千年發(fā)展目標確定的貧困標準是日均消費低于1美元屬“絕對貧困”,而世界銀行貧困線標準則是每天消費1.25美元,即一年大約3000元人民幣。按我國現(xiàn)階段的基本生活消費水平,把貧困線標準提高到2300元,與國際接上軌,是一個巨大進步。 扶貧新標準提高是好事,而在執(zhí)行新標準之外,扶貧工作還要注意以下問題: 其一,我國各地區(qū)域差距太大,如何根據(jù)各地生活標準調整是一大問題。目前全國統(tǒng)一劃成一條線,由于我國中、東、西部生活成本差距太大,這個標準在西部物價很低的背景下沒有問題,但在東部大都市,如果貧困者按此標準可能根本無法生存。各地扶貧應根據(jù)本地情況靈活掌握。 其二,未來我國扶貧標準調整應與時俱進。扶貧線標準調整要同居民物價指數(shù)掛鉤,標準要及時調整,并且要有法定的時間日程。即使按目前標準提高后,貧困標準依然偏低,與世界銀行的標準還有不少的差距。未來應該逐步上調,讓更多的人受益。 其三,我國的貧困線易引起歧義,可更名為赤貧線。“貧困”在中文語境里,跟貧窮容易混淆,這跟國際上通行的貧困含義差距很大。國際語境里的貧困線,基本上相當于中國語境里的生存線。這個標準應屬絕對貧困或赤貧,生活在此貧困標準線之下的群體屬于極端赤貧狀態(tài)。 其四,下一步當務之急是,應盡快調整貧困縣標準。與扶貧線標準提升同樣備受關注的,是貧困縣劃分標準的調整和完善。我國貧困縣總量十余年未變,必須要調整。部分貧困縣“脫貧不脫帽” 的進退機制亟待完善。以縣為單位的扶貧政策帶來嚴重負面作用,越來越難以適應當前現(xiàn)狀的要求。貧困縣的相關認定一定要有進出機制,且應有法定日程等明確規(guī)范。 其五,未來扶貧重點更應提高扶貧政策的精準性、針對性,包括從關注貧困縣到關注貧困人口,從關注區(qū)域到關注個體。如建立以戶為單位的扶貧制度,提高瞄準精度;嚴格全過程監(jiān)管,建立強有力的監(jiān)管懲罰機制;建立動態(tài)評定標準與合理的退出機制,一旦其有能力脫貧致富即退出,避免資源大量占用浪費,將寶貴的資源用到刀刃上。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1-18]扶貧不是一道簡單的減法題
- [ 08-26]提高扶貧制度的精準度
- [ 08-18]三亞扶貧“怪事”出自政出多門
- [ 07-28]勿讓基層權力成為扶貧的絆腳石
- [ 04-28]中央政治局為扶貧開發(fā)定啥“調”?
- [ 04-13]讓新的扶貧標準真正惠及最貧困的群眾
- [ 04-13]讓新的扶貧標準真正惠及最貧困的群眾
- [ 12-29]扶貧標準上調,幸福含量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