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揚子晚報》報道:18日,一位冒雨為殘疾乞丐撐傘的蘇州女孩成了“網絡紅人”。西祠網友無意中記錄下女孩的善舉。此圖現正在微博中熱傳,網友們正在積極聯絡發(fā)帖者,希望找出這名雖沒有露臉卻美麗無比的女孩。
“擺拍”“作秀”“城市毒瘤”,即便是一件如此“小”的新聞,也會引來無數的懷疑與不信任。那么,誠信與互信到底怎么了?在芙蓉鳳姐瘦肉精三聚氰胺大頭嬰兒種種怪現象充斥網絡渠道的時候,還有什么是不可質疑的?
然而,該質疑的首要問題是,誰該為乞丐撐一把保障之傘?乞丐中魚龍混雜,這是事實。然而正如某些網友提出的反問,你去當當乞丐試試?一個有正常收入與工作機會的人,恐怕不太可能去裝窮當乞丐,而只有那些窮途末路的人士,才肯放下尊嚴去當乞丐。也就是說,政府社會保障部門應當為這些真正的乞丐撐一把社會保障與社會福利之傘,讓那些真正的乞丐得到起碼的社會救助。有了這樣一把制度之傘,類似的板凳乞丐現象就會大大減少,暴雨中蹣跚于街頭的現象也就不會出現。這當然是人們最期待的第一把傘。
其次,誰該為乞丐撐一把管理之傘?無論真假乞丐,都應當納入社會管理范圍之內。是假乞丐,予以甄別鑒定,該遣返遣返,該集中集中,該管理管理。對于真乞丐,則應當予以統(tǒng)一的社會救助,或物質救助,或經濟補助,或為其提供力所能及的工作機會,至少不能讓這些真乞丐流浪街頭而無人聞問,至少不能讓那些生活無著的窮人宿于橋下涵洞而撒手不管。
第三,人人都可以撐出一把愛心之傘?,F在的社會現實是,人人希望得到愛心,人人都在呼吁歌唱愛心,但真正當需要自已獻出愛心的時候,他則將自已置身局外。要改變這樣一個愛心機會當前漠然視之的社會現實,正需要我們每一個人都伸出一雙手來,從小善始,從舉手之勞始,漸次推動整個社會向互愛互助的道德之途上前行。這才是“最美仙女”所召喚的。
然而,“最美仙女”不如最美的救助保障制度。只有這樣一把社會救助大傘,才能將乞丐“罩住”。
- 2008-02-17為領導撐傘惹爭議
- 2011-07-15莫讓民間救助陷入道德災難的困境
- 2011-07-01保姆虐嬰,需要的是心靈救助
- 2011-06-13如何壯大“草根救助”?
- 2011-06-03救助“三無”精神病患者,政府不能缺位
- 2011-05-24農婦剖腹也切中了救助制度
- 2011-05-20腦癱家庭到底需要怎樣的救助
- 2011-05-19溺兒慘劇其情可憫,救助乏力社會當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