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湖北陽新縣民政系統(tǒng)年中工作分析會上傳出消息:陽新民政局在2011年上半年開展的“七大清理”工作中已經(jīng)清退不符合城鎮(zhèn)低保條件的“偽低保對象”3420戶,共計6251人。
如果按民政系統(tǒng)百名職工算,此次清退3420戶,平均每個職工至少要走訪核實34個家庭。據(jù)2005年的統(tǒng)計資料,陽新縣城鎮(zhèn)人口不足20萬人,而一次清退不合條件的“偽低保對象”就有6251人,平均每30個城鎮(zhèn)居民中就有一個造假者。
這么一計算,結(jié)果是驚人的。除了說明民政系統(tǒng)職工的勞苦功高外,還多多少少露出點讓人意外的“驚詫”:是什么原因?qū)е铝诉@占城鎮(zhèn)人口3、3%的造假率?
首先是社會整體道德水平不高,一部分民眾眼里只有自己,沒有集體、沒有國家,整天不是想著如何靠自己雙手勞動致富,而是把白吃“共產(chǎn)黨”當成理所當然。正是在這種錯誤思想的引導下,他們挖空心思,上竄下跳,偽造各種證明、證書,企圖占大挖集體墻腳。而一些親戚朋友甚至某些權力部門,非但不按原則規(guī)定加以制止,反而隨這股“不吃白不吃,要吃大家吃”的不良風氣起舞,與造假者沆瀣一氣,互相呼應。
其次,是城鎮(zhèn)低保申請管理部門工作缺位。有的是程序混亂,有的是措施不力。具體表現(xiàn)為對申請低保人員遞交上來的證件、證書、證明沒有依規(guī)定進行嚴格的審驗。有些人總是喜歡別人上門拜佛,不愿意走出辦公室深入到居民區(qū)居民點實地考察,更不愿意走訪四鄰街坊,了解第一手資料。還有時甚至明明知道某某人不合低保申請條件,礙于人情面份,睜只眼閉只眼,反正是國家出錢,多保一個是一個,你好我好大家好。表面看起來他們是“讓利于民”、“一心為民”,實際上他們是在坑國害民。一害民眾說假、造假,養(yǎng)成好吃懶做不良習慣;二害社會公平公正,形成歪風邪氣;最后敗壞政府信譽,把國家關懷困難民眾的一片好心硬硬弄成了滋生假冒偽劣的“驢肝肺”。
其實,低保管理機構預防低保申請人說假、造假最簡單的方法有三條:一是實地考察加走訪,摸清實際情況;二是公開公示,在申請人所在的街道、居委會人流最密集的地方將申請人的申報資料公示,利用民眾監(jiān)督預防造假;三是及時曝光制假造假者的真面目,讓社會道德來震懾少數(shù)人的不良風氣。
- 2011-07-08干部偽造材料騙低保是典型的權力通吃
- 2011-07-06“最牛低保戶”與英國首相發(fā)火
- 2011-06-03低保不可指標化
- 2011-05-20"低保掛鉤物價"能否引出"工資物價聯(lián)動"
- 2011-01-04千萬富翁領低保的病患在哪
- 2010-04-23富翁領低保根在缺乏利益相關者監(jiān)督
- 2010-01-19“低保戶專場電影”,權力末梢脫軌的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