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赤壁市在供水“一戶一表”改造后,對用戶設置每月5噸的保底用水量,用水不足5噸的按5噸收費。2月25日,赤壁市供水總公司辦公室程主任稱,目前水價太低,企業(yè)虧損嚴重,不得已才出此決定,待今年上半年水價上調后,保底用水量將取消。
聽過農產品“保底收購價”,沒成想自來水還有“保底用水量”。企業(yè)有企業(yè)的難處,本著“居民與企業(yè)一家親”的原則,救濟一下供水公司也能理解。問題是,這個增收邏輯的味道實在有點不對:保底的意思,就是沒用到5噸水也要交5噸水的錢,供水公司賺個政策差額;但現在市民都知道“5噸起價”,不用白不用,結果本來用不到5噸水的,也被“保底用水量”趕著嘩嘩用水。企業(yè)定價沒變,居民在5噸內用得越多,企業(yè)也虧得越多,這不是自斷活路?更重要的是,即使沒人住的空房子,水費也按5噸收取,這到底是要提倡節(jié)約,還是要鼓勵浪費?
當事企業(yè)的說法也很荒謬,“今年上半年,該市水價將上調,上調水價后,保底用水量將取消?!卑创诉壿嫞匈I賣都不會虧本,反正只要形勢不妙、立馬來個“保底消費”。這世界就成為賣家的天下了,還有什么比這更滋潤的呢?問題是,這樣的好事當然不是人人都能有的,供水公司“只此一家、別無分店”,你不用它的水,又不能自己弄根管子抽地下水,時髦點說,消費者是沒有議價權的,哭窮也好、嬌嗔也罷,消費者只有乖乖認命的份兒。
有一點是肯定的,買賣上的“傳奇”,一定不會發(fā)生在完全競爭的市場。天價拖車費、保底用水量……諸如此類,走的都是壟斷定價路線,說白了就是強買強賣。企業(yè)虧本,憑什么消費者埋單?企業(yè)精兵簡政了嗎?節(jié)能增效了嗎?水價低不低,到底誰說了算?賣家永遠嫌價格低,買家永遠嫌價格貴。你說價格低,就搞出“保底消費”;我嫌價格貴,能不能“打折優(yōu)惠”?
“上帝說有光,于是就有光”。自來水公司說水價低,于是就有了“保底用水量”。當然,這還不是赤壁一家的“專利”,去年,浙江溫嶺有家自來水廠也實施了“保底消費”,同樣認準了5噸的概念。水廠的解釋是,有人整夜讓水龍頭處于滴漏狀態(tài),“保底消費”就是為了將這樣的損失“公攤”掉。五噸水,一片“情”!只是這“情”,不是合情合理的“情”,而是情何以堪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