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西岸時評> 最新原創(chuàng)
> 正文
強索捐款買不來感恩
成都機投實驗學校六年級的小學生們被要求每人交60元錢,除了籌備畢業(yè)典禮,這些錢還用來給學校和老師買禮物。這讓不少家長為難,他們不知道這些錢該交還是不該交。而學校稱這已實行了多年,是希望教會學生感恩(見6月5日《四川新聞網》)。
真是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成都機投實驗學校的老師,要求學生們每人交納60元錢,美其名曰:感恩費。這真是黃金有價,感恩不貴。一個只有50多個人的班級,只感恩費收入一項,學校和老師就可以輕松進賬一萬五千多塊錢。
中國人是一個知恩而報的民族,對于有恩于自己的人,許多人是知道回報的。然而對于教育工作者來說,學生入學已經按規(guī)定交納了相應的學費,學生也就和學校之間形成一種契約的關系。學校和老師按照教育大綱的要求,按時教育學生們學習文化知識,這與普通的花錢買服務的性質有什么區(qū)別。學校和老師教育學生,只不過是在完成自己的一項職責而已。
對于許多學校借各種名義而亂收的費的現象,許多普通人有目共睹深受其害。學校借各種名義而亂收費的現象,無疑是在借教育之名行乘火打劫之實。這種亂收費現象不僅嚴重增加了學生的家長的經濟負擔,而且也嚴重敗壞了為師者的清廉形象。而且感恩本來就是個人的自覺行動,如果靠強索得來,豈不有敲詐勒索的嫌疑。
強索捐款不僅有違師道尊嚴,而且也使得清廉的教育形象污名化,也使得教育的尊嚴蕩然無存。強索捐款買不來感恩,反而會讓人生出對于敲詐勒索者的深深厭惡。
相關新聞
- 2010-05-28六一“捐款”別傷了孩子的心
更多>>視頻現場
相關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