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強勢者與弱勢者發(fā)生人際爭執(zhí)或沖突,國人的同情心總是習慣性地如潮水般地涌向弱勢的一方,而忽視了對事件真相的追問——甚至在權威部門調查清楚事件的真相并公之于眾以后,只要這種調查結果是不利于弱勢的一方的,很多人都不愿意接受這種結果或干脆就認為調查結果有誤。雖然我們這個并不完美的世界上存在大量以強凌弱的現象,但公理與正義卻并非總是在弱勢的一邊——在很多情況下,真正犯錯或無理的恰恰就是弱勢者。因此,在對弱勢者表示同情和支持以前,首先要弄清楚事情的真相,搞明白是非曲直,否則,這種同情就不能說不是一種非理性的同情,其對社會的危害絕對不亞于缺乏同情心。遺憾的是,與以往國內發(fā)生的同類的事件一樣,在這次的富士康員工死亡事件上,在事情的真相還尚未明朗之前,大量的負面評論已經潮水般地涌向了作為強勢者的富士康公司——不管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么,看來,只要是面對比自己弱的對手,富士康這位企業(yè)巨人必定會遭受名譽上的巨大損失,飽受非理性輿論的種種折磨。
從各種不同媒體已經報道的內容來看,應該說,富士康對這次事件的處理還是比較積極和務實的,而且竟然不惜以50萬元人民幣的重金獎賞能夠提供馬向前不是猝死的線索或者證據,或者被打死的線索等的人。
社會公正不僅僅是對弱勢者的公正,強勢者的公正也應該受到社會或者法律的尊重和保護——只有這樣的社會才是一個真正健康的社會。馬向前的尸檢結果很快就會出來,在事實尚未明朗以前,網友們何妨暫時壓抑一下自己的同情心,或者至少壓抑一下自己想找個借口發(fā)泄一下的強烈欲望,靜靜地再多等二十來個小時呢。如果各種證據表明,馬向前確是毆打致死,富士康固然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應該受到網民的譴責,甚至法律的嚴懲。然而,如果證據表明,馬向前的死亡與富士康并無直接相關性,而是其他原因,那么,富士康已經遭受損失的聲譽應該由誰來修復呢?導致富士康聲譽受損的一方是否也應該遭受輿論的譴責,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呢?
- 2009-07-27對富士康的“選擇性記憶”原因何在?
- 2009-07-23富士康員工非正常死亡拷問資本暴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