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戰(zhàn)國際金融危機的“中國答卷”
www.fjnet.cn?2010-01-05 15:19? 任仲平?來源:人民網
我來說兩句
這是一份“關于責任”的答卷。作為一個有13億人口的大國,把自己的事辦好,本身就是對世界最大的貢獻。與此同時,中國主動承擔相應的國際責任和義務,積極參與應對金融危機的國際合作,推進國際金融體系改革,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xié)調,同國際社會一道推動世界經濟復蘇。
危機爆發(fā)之初,國際投資大亨索羅斯預言:“各國能否有效對付本輪金融危機,關鍵在于各自的政策效力?!?/p>
在這份應對沖擊的“中國答卷”上,我們看到執(zhí)政黨對形勢的判斷有了豐富的現(xiàn)實依托,看到“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一系列國家目標得以實現(xiàn),看到“以人為本”科學發(fā)展的國家理念得到踐行,看到一個負責任大國對世界的貢獻。這是社會主義中國“國家能力”的最好注腳。
(五)強大的“國家能力”,讓中華民族在迎戰(zhàn)國際金融危機中,團結更加緊密,信心更加堅定,應對更加主動。“國家能力”的背后,是執(zhí)政黨的決策能力、制度的保障能力、理論的指導能力。
有了執(zhí)政黨的決策,才能第一時間形成國家意志,確定導向鮮明的國家目標。有了制度的支撐,才能最大限度地組織和動員社會力量,保證國家意志付諸實踐。有了理論的引領,才能把握規(guī)律,立足長遠謀劃未來。
沒有黨中央在嚴峻形勢下的準確判斷,沒有隨之產生的一系列“國家決策”,我們就不會有應對沖擊的主動性;沒有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yōu)勢,沒有全國一盤棋的社會機制,我們就不會有應對沖擊的戰(zhàn)斗力;沒有科學發(fā)展觀這一指導發(fā)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沒有統(tǒng)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的視野,我們就不會有應對沖擊的創(chuàng)造性。
相關新聞
- 2010-01-04明報:“東盟加一”和臺灣的邊緣化危機
- 2009-12-302009年臺灣認同危機:沒有贏家的戰(zhàn)爭
- 2009-12-26愛心捐款遭質疑的背后是權力的信任危機
- 2009-12-18“國四條”遭民眾冷遇?房地產新政的信任危機
- 2009-12-15百億緊急融資能否拯救迪拜危機
- 2009-12-10“男孩危機”:一個亟須關注的教育現(xiàn)象
- 2009-12-07迪拜房地產危機的危險信號
- 2009-12-05“人大代表實名舉報政府官員”背后的信任危機
更多>>視頻現(xiàn)場
相關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