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上證綜合指數收盤跌5.8%,至2870.63點,創(chuàng)6月18日收于2853.90點以來的最低收盤水平。原來堅持中國股市只可能出現“微調”的分析師們紛紛改口,稱市場有進一步下跌的空間。
看著朋友們把上半年賺進的錢一點一點吐出來,我也不愉快。但是,當他們把看漲的信心僅僅建立在充裕的流動性上時,當他們風險偏好回升的速度遠遠超過實體經濟反彈的步伐時,當面臨著就業(yè)不確定性的“長工”和“短工”也紛紛加入股票投資隊伍時,一次有點痛的調整準備就緒了。
在今年上半年的某些時候,股票價格上漲的利得相當程度上替代了工資性收入,成為很多家庭推動消費增長的主要動力。這在經濟和市場繁榮期是錦上添花的好事,在經濟衰退和市場動蕩期則是亂花漸欲迷人眼的危情。
那時,做兩件事可以令我全然忘記全球危機和“大蕭條2.0”。其一是上網看新聞,看政府實施空前的大規(guī)模經濟刺激計劃,盤算有多少資金注入經濟與市場;其二是吃做股票朋友請客的飯,分享中國居民非工資性收入增加的幸福感。不過,真實世界中的凱恩斯“乘數效應”不是在一瞬間完成的,從政府投資到最終拉動私人部門投資和居民消費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在這一過程完成之前,資產價格鶴立雞群的風光很可能意味著后繼乏力的風險。
風聞,由中國政府控制的社?;鹫龔墓墒谐焚Y。如果屬實,這當然是一個不利信號。而有計劃有步驟地撤出者非只一個基金。基金追蹤機構 EPFR Global發(fā)現,新興市場股票基金的資金流入速度明顯放緩,投資中國市場的基金更現資金流出。截至8月12日的一周,新興市場股票基金的資金流入規(guī)模為5.71億美元,僅為上周的約三分之一。同一周,緊盯中國股票的基金有4.45億美元資金流出(此前一周尚有少量資金流入)。這一撤退拖累當周整個亞洲新興市場股票基金(不含日本市場)合計有2700萬美元資金流出。
錢去了哪里?據報道,在資金流出中國和亞洲的同時,投資者的興趣轉向了籃子更多的全球新興市場股票基金,也有部分資金回流最近表現較佳的美國股市。資金流向趨于多元化,投資者顯然在避險。目睹了最先進的中國股市出現倒退,膽子再大的人也不能不有所收斂。
是什么把一路向好的中國股市絆了一個趔趄?事到如今,恐怕必須承認上半年股市大幅上漲已形成泡沫。今年1月至7月,上證綜合指數上漲 87.4%。其背景是上半年新增人民幣貸款總額超過7萬億元,遠超預定放貸目標。而7月份新增人民幣貸款規(guī)模從6月份的1.53萬億元劇降至3559億元。此時,對市場流動性的擔心成了市場流行病。央行一提出將要“微調”貨幣政策的執(zhí)行力度和執(zhí)行方式時,資本市場搶先“急調”。連最高決策層出來拍胸脯也沒人理會。
說到底,市場流動性本無大病,而把中國股市扶上馬的市場信心所依賴的流動性利好已被消耗殆盡,無力再送一程了。即使不是現在,靠流動性激發(fā)的股市漲勢也可能在今年下半年的任何一個時間點上結束。一個可觀察的跡象是分析師們的分歧變大,他們指出得為股價下跌負責任的對象也五花八門起來。
其實,為什么不想得簡單一點,為什么不接受一個可能——中國股市的復蘇速度超過實體經濟太多,需要停下來等一等?此前,從低點輕松反彈的中國股市之所以被全球投資者追捧,正因為它似乎完全擺脫了經濟衰退的地心引力。問題是,它能擺脫多久?還沒有一種信心和熱情可以像火箭那樣把資產市場送到基本不受地球引力的外太空。惟有經濟大幅增長,股市才能回到它掉下來時的水平。而近期,我看不出中國經濟會從哪方面實現那種速度和質量的增長。如果產生比眼下更強勁的消費提升,企業(yè)利潤應該能強勁反彈。但眼下的消費水平已經借助了泡沫之力,難道還真靠相濡以“沫”來實現復蘇?
朋友們擔心錯失股市上漲的機會,渴望收回過去一年的失地。我很理解。但如果經濟基本面原地踏步,股市漲得再高也經不住風言風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