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下午,杭州公安部門再次召開新聞發(fā)布會通報杭州“8?4”交通肇事案有關細節(jié),并表示公安機關繼續(xù)全面收集證據(jù),待全案偵查終結后依法移交檢察機關審查起訴。但對于該案細節(jié),網(wǎng)上出現(xiàn)了不少質疑之聲。這些聲音凝聚了民間的偵查智慧,呈現(xiàn)于媒體輿論中,頗具影響力。
有媒體對這些質疑之聲做了歸納,大致提煉出了三點疑問:其一,“兩者相隔2米撞上?”其二:保時捷撞人沒滑行?其三:為何視頻少了關鍵的29秒?這些疑點值得人們思考,尤其是當?shù)毓矙C關的思考。雖不能說這些疑點的提出對公安機關的通報構成徹底顛覆,但必定是其無法回避的,甚至是要給予回應的。
當然,我們也無法對這些質疑之聲給予判斷,這種判斷是需要交給司法工作來完成的,是需要法律專業(yè)背景與司法權威作為保證的。但是,在法律之外,這里面仍有話可說。一起交通肇事案件的偵查與審理,本是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司法機關的工作,然而,現(xiàn)在民間智慧也自覺參與其中,形成了一定的輿論影響力,甚至能對專業(yè)的偵查、司法工作施壓,這是正常,還是不正常?
一個案件的偵查與審理工作,由專業(yè)機關向民間拓展,媒體中的官方通報與民間質疑形成交鋒,甚至在司法外圍形成了另一個“庭辯”場所,那么,不承認此案是“重典”案件都難了。作為“重典”案件,自然體現(xiàn)了許多“不正?!钡牡胤?,而最關鍵的莫過于:偵查、司法工作社會化。因為總有一些案件不能自行被偵查、司法工作消化,公平、正義因而不能通過常規(guī)機制在公眾心中得到自然印證,那么它們自然會從專業(yè)領域向民間拓展,自然需要通過更多的民間參與以獲得輿論支持,并期待“重典治理”。
推動“8?4”交通肇事案成為“重典”的因素固然有很多,例如“胡斌案”對交通肇事案件輿論效應的激活,例如很多交通肇事案件背后還隱藏著社會敏感議題,例如類似案件中公安機關所表現(xiàn)的執(zhí)法公信力明顯不夠……種種因素加在一起,足夠民間智慧、聲音乃至情緒的發(fā)揮,共同將案件推向“重典”。有人說此案是被放大了,但此案無可避免地要被放大,這既是因為“胡斌案”的社會關注未曾完結,需要找到延續(xù)點,更是因為前后一系列交通肇事案遠未得到司法上的統(tǒng)一解釋。正因如此,民間智慧的活躍,民間聲音的表達,民間情緒的滲透,都無可避免地要將此案變成新的“重典”。
需要保持警醒的是,無論網(wǎng)友提出多少質疑,無論質疑聲音的專業(yè)性有多么高,它們都不可能取代司法的判斷。但是,它們的出現(xiàn),畢竟代表了民間的力量,代表了民間的關注熱情,這是無法回避的。雖然“重典”案件體現(xiàn)了許多“不正常”,但也提供了轉變的契機,是公安機關加強執(zhí)法公信力的一個契機,是檢察、司法機關加強司法公信力的契機,甚至是完善交通管理機制的一個契機?!爸氐洹卑讣⒎且爸氐渲卫怼辈拍芡杲Y,它需要訴諸常規(guī)機制的改善,否則只會讓“重典”案件的社會性關注一直延續(xù),最終連輿論關注都不了了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