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景/圖
公交車上給老弱病殘孕乘客讓座,是傳統(tǒng)美德。與此截然相反,在福州金山公交總站與英華學院之間開行的“萬福專線”公交小巴,門口卻貼著“謝絕孕婦、病弱者以及65歲以上老人乘坐”的“友情提示”。(5月10日東南快報)
一紙“友情提示”,幾乎阻隔了特殊群體的公交夢。其實,城市公交作為一種公共資源和社會福利,市民都有權享受。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公交公司是沒有資格對這些特殊群體的乘客說“不”的?! ?/font>
從報道中可見,在公交營運的整條線路中,路況較差的路段不超過一公里,占總運程的比例很小。對此,公交公司為何不換一種思路來解決這一問題?如通過優(yōu)質(zhì)服務來加以彌補,在顛簸路段,增設語音提示;對老弱病殘孕者上車,鼓勵乘客讓座;公交司機在這一路段盡量減速慢行……我想,通過這些舉措,即使出現(xiàn)什么“意外”,乘客也會通情達理,協(xié)商解決。
雖然據(jù)公交公司方面解釋,“謝絕”告示只是起到“友情提示”的作用,并沒有乘客被真正拒載,但我向來不憚以最大的惡意來揣度公交公司此舉的用意,對這則“友情提示”是否充滿著“友情”也產(chǎn)生了懷疑,公交公司到底是為乘客著想,還是為公司著想,也要打個問號。從表面上看,公交公司此舉很為“人性化”,是為那些特殊乘客著想,避免他們受到意外傷害。但是,透過表象,我卻看到了另一個真實,公交公司更多地是在為自己考慮。小而言之,是為了公司的效益,大而言之是為了領導的政績。沒有了特殊乘客,公交可以“多拉快跑”,公司也就不會出現(xiàn)事故和賠償之類的糾紛,“N年安全行車無事故”,也就會成為公司和領導的最大政績??墒?,在“謝絕”乘客的同時,公交公司的社會責任和公共道德卻被一同“謝絕”掉了,那些特殊乘客受到極大傷害,也將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
不要逼公眾去猜測一個事實,不要逼公眾去看到一種事實,不要忘了魯迅先生說過:“我向來是不憚以最大的惡意來揣度中國人的”,在一個法治社會里,不憚以最大的惡意去揣度公交公司這一特殊舉措,殊屬正當。(葉傳龍)
相關評論:畫里有話:“友情拒載”
(責編:劉寶琴)
- 2009-04-22城市公交車不是戲班子
- 2009-03-18喜見公交掛籮筐
- 2009-03-30讓公交真正體現(xiàn)“公”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