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歌詠喚起民眾的先驅
在《義勇軍進行曲》成為國歌候選曲目后,關于歌詞的爭議一直困擾著一屆政協(xié)第六小組的最后決定,焦點就是“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一句。1949年9月26日晚,在中南海豐澤園毛澤東主席的住所,由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親自召集第六小組成員召開最后一次會議。爭議仍然在持續(xù),最后以毛主席、周總理對于居安思危意識的高度評價平息了爭論,會議建議以《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第二天(9月27日),一屆政協(xié)首次會議正式通過決議,決定以《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其時距開國大典僅剩3天時間,軍樂團終于得以進行排練國歌的事宜??梢灾v,關于國歌的決定也是最后關頭做出的最佳決定。
2009年新中國成立60周年前夕,田漢基金會拍攝了4集紀錄片《我們的國歌》,對《義勇軍進行曲》的創(chuàng)作過程、傳播過程以及國歌確定過程都作了有史以來最為詳盡的紀錄回顧,該片用了整整一集來回顧了劉良模對傳播《義勇軍進行曲》所作的貢獻,攝制組還在國家檔案館發(fā)現(xiàn)了劉良模被增補進一屆政協(xié)第六小組的文件記載。
《義勇軍進行曲》誕生在中華民族最危險的時候,它的出現(xiàn)像一聲嘹亮的號角和警鐘,喚起了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英勇奮斗。事實上,劉良模自上世紀30年代初就發(fā)起了民眾歌詠運動,以歌聲大規(guī)模動員喚起民眾可以說是他的首創(chuàng)。1934年冬天,劉良模在上海四川路基督教青年會會所發(fā)起成立了第一個民眾歌詠會,教唱抗日救亡歌曲。1935年5月,《義勇軍進行曲》在上海被灌成唱片,開始發(fā)行,立即成為歌詠會傳唱的重要曲目。1936年1月28日,淞滬抗戰(zhàn)4周年紀念日當天,上海各界救國聯(lián)合會正式成立,劉良模和歌詠會成員在成立大會上領唱了《義勇軍進行曲》。在后來救國會組織的各種活動中,劉良模都帶頭唱《義勇軍進行曲》,被沈鈞儒等稱為“救國會的啦啦隊長”。1936年6月,全國救國聯(lián)合會成立1周年之際,劉良模在上海南市公共體育場,站在高凳上指揮“民眾歌詠會”及群眾齊聲高唱《義勇軍進行曲》、《開路先鋒》等抗日救亡歌曲。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劉良模始終以傳唱救亡愛國歌曲為己任,《義勇軍進行曲》更是被他傳唱到大江南北、五湖四海。他的努力與奮斗,為這首偉大的歌曲奠定了廣泛的群眾基礎,并贏得了世界人民的喜愛。1949年10月1日,當他出席開國大典,站在天門城樓看著五星紅旗在嘹亮的國歌聲中冉冉升起時,心中一定是無比驕傲與喜悅的。(作者系劉良模嫡孫,現(xiàn)任上海財經(jīng)大學人文學院人文素質與藝術教育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