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各地通過開展“三下鄉(xiāng)”活動,使基層干部群眾豐富了文化生活,緩解了看病難困難,提升了科學生產(chǎn)、生活的能力。但是,許多地方,開展“三下鄉(xiāng)”活動每年只進行那么幾天,搞形式主義,結果老百姓沒有獲得多少實效。為提高基層干部群眾生活質量、生產(chǎn)水平,應采取切實有效措施,扎實開展“三下鄉(xiāng)”活動。
一、要準確定位。黨中央、國務院號召各級各有關部門開展“三下鄉(xiāng)”活動的初衷和目的是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統(tǒng)籌城鄉(xiāng)發(fā)展,是豐富基層干部群眾文化生活,增強科技意識,推廣實用技術,方便就醫(yī),以提高基層干部群眾綜合素質。因此,開展“三下鄉(xiāng)”活動不能搞形式,應注重效果,確保基層干部群眾得到更多的實惠。
二、要經(jīng)常開展。許多地方每年只開展一次,并且每次只有短短幾天,刮“一陣風”,其結果,老百姓沒有得到多少實惠,也失去了開展“三下鄉(xiāng)”活動的意義。應將開展“三下鄉(xiāng)”活動經(jīng)常化、常態(tài)化,確保活動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三、要形式多樣。很多地方、很多部門開展“三下鄉(xiāng)”很多連續(xù)幾年只分發(fā)資料、聽取觀眾意見、診斷群眾“毛病”,形式太單一,效果不明顯,群眾不滿意。應采取喜聞樂見、靈活多樣、容易接受的形式,扎實“三下鄉(xiāng)”活動,使老百姓獲得更多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效。
四、要增大投入。開展“三下鄉(xiāng)”活動未做到常態(tài)化和效果還不顯著的重要原因:一是開展“三下鄉(xiāng)”的一些部門財力不足,沒有經(jīng)費保障;二是基層缺乏一些設施、設備,不能確?!叭锣l(xiāng)”活動有力、有效開展。所以,財政應將開展“三下鄉(xiāng)”活動部門的工作經(jīng)費列入年初預算,確保有足夠的開展活動經(jīng)費;國家應加大投入,增加基層文化、科技、衛(wèi)生方面的設施、設備,不斷滿足基層干部群眾生產(chǎn)、生活所需。
五、要創(chuàng)新機制。開展“三下鄉(xiāng)”活動應創(chuàng)新活動機制,拓寬服務對象,健全服務體系;要破除開展活動的部門無償服務、干部群眾無償享受服務的思想,要改變直接為干部群眾服務的思想??蓪嵭虚_展活動部門有償服務與無償服務結合,可組織志愿者、“三支一扶”人員、大學生村官開展“三下鄉(xiāng)”服務;既可直接對干部群眾服務,也可以提高鄉(xiāng)村有關專業(yè)機構人員服務能力間接為干部群眾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