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工人運動的歷史上,社會民主主義——民主社會主義從來就是和科學社會主義相聯結而存在、相斗爭而發(fā)展的一種思潮,它們之間本來存在著十分明確的原則界限,可是,有一些人卻出于種種原因不斷地制造輿論,在許多方面和環(huán)節(jié)上竭力模糊和抹殺這個原則界限,把社會民主主義——民主社會主義思潮梳妝打扮得和它的本來面貌全然不同,使得它和科學社會主義的區(qū)別與界限變得模糊不清。
民主社會主義,是二戰(zhàn)以后西方的社會民主黨人把自己的思想體系的名稱由社會民主主義顛倒形容詞和名詞而成的。民主社會主義同科學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是什么關系?
一、民主社會主義與科學社會主義
民主社會主義之所以未能把資本主義社會改變成社會主義社會,同它的社會主義觀有著密切的關系:最初,它是一種小資產階級的社會主義思潮,只想緩和、協調而不想消滅資本與雇用勞動之間的對抗,所以,它不把全部生產資料歸社會所有的口號寫在自己的旗幟上;在19世紀70年代,許多社會民主主義者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并在后來加入了在恩格斯指導下成立的第二國際所屬社會民主黨,以后,又在1896年的第二國際第四次代表大會上,把怎樣實現社會主義的問題歸結為爭取普選權的問題,隨著伯恩施坦主義的出現,更把社會主義解釋成主張在資本主義的范圍內,通過議會道路使資本主義社會和平長入社會主義社會的社會改良主義。在二戰(zhàn)以后成立社會黨國際時,社會民主黨人把自己的思想體系由社會民主主義顛倒成民主社會主義,以表明它是一種和科學社會主義不同目標的“民主”牌的社會主義,這種“社會主義”反對共產主義、反對共產黨、反對現存的社會主義國家。它的基本特征:
一是鼓吹“倫理社會主義”,認為社會主義并不是一種社會發(fā)展的必然性,而是一種道德需要,是對資本主義現存社會貶低人格的一種道德抗議。它認為社會主義的本質不是政治、社會和經濟的聯系,而是一種道德價值,這種道德價值旨在消除社會關系中的矛盾,實現人和人之間的超階級團結;它還把社會主義歸結為雖然激勵著人們不停地運動,但終究屬于彼岸世界的理應存在的目的王國,而在現實生活中永遠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理性目標。所以,它主張以運動代替目標,主張眼前目標具有與最高目標相比較的優(yōu)先性。
在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以后,西方國家的社會民主黨人決定同現存社會主義國家、同科學社會主義進一步劃清界限,把自己思想體系的名稱由民主社會主義再顛倒成社會民主主義,以表明它是一種(社會)民主主義。它認為現存社會主義制度是一種“在經濟上、生態(tài)上、政治上和倫理上徹底失敗的制度”。而它所追求的,則不是一種社會模式或一種新的經濟與社會結構,而是一種由自由、公正、互助的基本價值加以界定的規(guī)范性政治、倫理思想,認為它對資本主義的改變,是在資本主義的范疇內以一種替代性原則、政策所作的改良,而不是對資本主義制度進行的全盤的制度性替代,因而不宜做出關于謀求實現一種新的社會制度的表述,而應強調它的改良的著眼點更多地集中在具體政策上。
- 2010-04-23徐向前一個口號引發(fā)一場戰(zhàn)役
- 2010-04-23黨員干部讀書學習要有“四心”
- 2010-04-23轉方式須防范和克服四種傾向
- 2010-04-23縣委書記的致命弱點
- 2010-04-23財產公示:不妨從“新官”任前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