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傳播主體對源信息的認識深化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提供前提
在中國馬克思主義傳播過程中,中國共產黨既是理所當然的傳播主體,經由這一主體的闡述,馬克思主義方才最終到達廣大人民群眾。因而其對其對馬克思主義這一信源本身認識程度的高低,直接決定了馬克思主義傳播的歷史命運。
在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之后,一部分革命先驅依據實踐及自身對馬克思主義的認知,就相繼在不同層面提出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現實國情相結合的思路。同時中國學術界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也有一定的思考。更重要的是毛澤東本人在長期的革命實踐中對馬克思主義必須相結合也有了一個深刻的認識。毛澤東自成為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者后,就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試圖解決中國的現實問題。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湖南農民運動的考察報告》中,就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解決了中國革命的核心問題-農民問題。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及時提出了與城市中心論相反的“上山”論,邁出了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第一步。1930年,在深刻總結教條主義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寫出了《反對本本主義》這一光輝著作,鮮明提出:“馬克思主義的‘本本’是要學習的,但必須同我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中國革命斗爭的勝利要靠中國同志了解中國情況”,這樣就把中國的革命路線提高到了思想路線的高度。遵義會議后,毛澤東事實上確立了在黨內的領導地位后,從而使他得以站在全黨的高度對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的結合問題加以完整的思考與總結,特別是抗日戰(zhàn)爭的偉大實踐,使其的認識更為系統而全面,在這種歷史背景下,他代表中國共產黨鮮明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一口號。
“任何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精神的精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提出也決不是偶然的,它是中國社會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也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發(fā)展自我優(yōu)化的自然之花。
(三)外部控制減弱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成為可能
在現代傳播學當中有一個非常關鍵的概念---“把關人”,指在傳播過程中負責搜集、整理、選擇、處理、加工和傳播信息的人。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傳播的過程中,也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把關人”---那就是蘇聯控制下的共產國際。就傳播角度而言,作為當時推進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把關人”,蘇聯及共產國際對早期中國共產黨的牢牢控制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始終戴上了沉重的枷鎖。
- 2009-12-29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 2009-12-29古田會議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貢獻
- 2009-12-25大力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
- 2009-12-25馮?。涸囌擇R克思主義中國化與時代化的關系
- 2009-12-24李君如: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問題上中共和蘇共有過兩次爭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