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在國慶節(jié)前出巡南方,可以說是日常工作的慣例,但是1971年毛澤東盛夏時節(jié)的南巡,卻是別有深意。對于毛澤東南巡的動機,汪東興等后來明確表示,“就是因為廬山會議的問題,林彪的問題,還沒有解決,主席親自外出做工作。”
“廬山風波”沒完沒了
1971年9月上旬,中國政壇突然聚集波譎云詭、神秘緊張的氣氛。
林彪集團與江青集團的權(quán)力斗爭已進入白熱化。自1970年八九月間廬山會議上兩派矛盾公開化之后,兩個政治集團已經(jīng)攤牌。
當時被視為林彪集團的主要成員有中共中央副主席、法定接班人林彪,林彪的妻子、林彪辦公室主任葉群,總參謀長黃永勝,空軍司令員吳法憲,海軍政治委員李作鵬,總后勤部部長邱會作,以及林彪的兒子、空軍作戰(zhàn)部副部長林立果。其中,黃永勝、吳法憲、李作鵬、邱會作通常被稱為“四大將”,都是中央軍委辦事組成員,黃永勝為組長,這4人與葉群又都是中央政治局委員。
在廬山會議上,林彪一伙野心勃勃,向黨中央發(fā)起了進攻。毛澤東當時對林彪還是保護的,但他嚴厲地批評了陳伯達及林彪的五員大將——黃、吳、葉、李、邱。當時,中央政治局常委、原毛澤東資深政治秘書陳伯達主動靠近林彪、葉群,引起毛澤東極大的不快。林彪支持葉群與陳伯達、吳法憲、李作鵬、邱會作等采取一致行動,對“秀才”康生、張春橋、姚文元展開圍攻,得到了汪東興等的響應。汪東興一直被認為是最得毛澤東信任的黨內(nèi)人物,汪東興積極、堅決的表態(tài)使會議形成一邊倒的態(tài)勢,張春橋、姚文元及其后面的主要支持者江青、康生成為眾矢之的。抵擋不住的江青等在8月25日來到毛澤東住處,痛哭流涕,揭發(fā)了林彪集團,得到了毛澤東的支持,毛澤東當即決定各個擊破,先拿陳伯達開刀,毛澤東8月31日發(fā)表《我的一點意見》點了陳伯達的名。會議的進程出現(xiàn)逆轉(zhuǎn),陳伯達被停職反省,葉群與“四大將”等被要求檢討。
而后,毛澤東繼續(xù)擴大戰(zhàn)果,采取他稱之為“甩石頭”、“摻沙子”、“挖墻腳”等“三板斧”方法,對林彪集團窮追猛打。所謂“甩石頭”,就是開展“批陳整風運動”,發(fā)動政治攻勢,緊緊揪住葉群及“四員大將”。所謂“摻沙子”,就是重新布局中央組織,特別是對被認為是林彪集團主要力量的中央軍委辦事組進行改組。1970年11月 6日,廬山會議結(jié)束不到兩個月時間,毛澤東決定成立中央組織宣傳組,管轄中央組織部、中央黨校、人民日報社、《紅旗》雜志社、新華總社、中央廣播事業(yè)局、光明日報社、中央編譯局,權(quán)限極大,實際成為中央文革小組的另一種形式。中央組織宣傳組以康生為組長,由江青、張春橋、姚文元、紀登奎、李德生為組員。廬山會議后,康生一直稱病不出,權(quán)力遂歸江青等的手上。所謂“挖墻腳”,就是改組毛澤東認為是林彪集團勢力范圍的北京軍區(qū)。1971年1月24日,北京軍區(qū)改組,李德生為司令員,謝富治、紀登奎為第一、第二政委;尤太忠為內(nèi)蒙前指司令員,鄭維山、李雪峰被撤換,這些措施后來被認為是“搗爛了林陳反黨集團經(jīng)營多年的那個山頭主義的窩子,挖了他們的墻腳”。
- 2009-11-17林彪:不宜提“祝林副主席永遠健康”口號
- 2009-11-02林彪集團五干將浮沉錄之第二號人物黃永勝
- 2009-10-27毛澤東五虎將殲敵數(shù)量比較:粟裕勝過林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