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關于中朝軍隊的統(tǒng)一指揮問題
雖然由于中國領導層內部的意見分歧和蘇聯(lián)在出動空軍的問題上猶豫不決,10月1日至18日期間,中國派兵赴朝作戰(zhàn)的行動一再受阻和出現(xiàn)反復,但毛澤東本人的決心從來沒有改變。在周恩來赴蘇與斯大林討論武器裝備和空軍援助的問題時,中朝已經(jīng)開始商談中國出兵的具體事宜了。不過,因情況緊急,雙方并未就出兵后的指揮、通信、補給、運輸?shù)纫幌盗袉栴}進行討論,更沒有達成任何協(xié)議。10月8日毛澤東即致電金日成,通知中國已決定出兵,并要樸一禹到沈陽與彭德懷和高崗商議志愿軍入朝諸項事宜。當日黃昏樸趕到沈陽,但并未談及志愿軍入朝的具體事項,只是根據(jù)金日成的要求,稱美國正在朝鮮繼續(xù)增兵,催促中國部隊立即出動,控制咸興和新安州。至于后勤問題,僅提出志愿軍入朝后一律使用朝幣,以后再按比值償還,所用柴草一律由當?shù)卣少?,按市價提供。樸一禹還說,目前金日成在德川,金的意見是志愿軍的指揮所也設在那里。這就涉及到了對中朝軍隊的統(tǒng)一指揮問題。
據(jù)柴成文觀察,金日成開始的想法比較簡單,即在敵情緊迫的情況下,請求中國出動軍隊幫助朝鮮頂一陣,這樣,軍隊的指揮權自然要由朝鮮領導人掌握。當他得知中國準備派幾十萬部隊分批入朝作戰(zhàn)后,才感到事情重大。顯然,由朝鮮人來指揮中國軍隊是不現(xiàn)實的。因此,金日成只是提出雙方指揮所合在一起。
彭德懷當然另有一番考慮。首先,斯大林在10月1日建議中國出兵的電報中明確表示,志愿軍“ 當然由中國的指揮員統(tǒng)率”。其次,在朝鮮的所見所聞,實在令人對朝鮮人的軍事指揮能力擔憂。彭德懷在給中央軍委的電報中反映,“朝鮮黨征兵問題異常嚴重,16-45歲男子全部征調入伍。入伍工人家屬無人過問,一般群眾沒飯吃。一切無長期打算,孤注一擲的冒險主義從任何方面都可以看到”:“軍事指揮異常幼稚,19日下令死守平壤,結果3萬人未退出多少”;朝方“雖同意在人民軍中開展黨的工作和政治工作,但不同意建立政治委員制度”等等。后來彭曾對柴成文講:“我要對中朝人民,對幾十萬士兵負責?。 币虼?,在彭德懷看來,根本不存在將中國軍隊交給朝鮮指揮的問題。至于對朝鮮軍隊的指揮,一則不了解朝鮮方面的主張,二則人民軍主力部隊已經(jīng)潰散,新兵正在中國境內整訓,尚無法直接參與軍事行動,此時還不宜提出。于是,當10月21日彭、金在大榆洞第一次會面時,雙方均未提出統(tǒng)一指揮問題,只是在談到兩軍如何配合時,金日成同意派樸一禹駐彭處保持聯(lián)絡。
10月25日中共中央正式任命樸一禹為志愿軍副司令員兼副政委,黨委副書記。
- 2009-11-13朝鮮稱將采取無情軍事措施保衛(wèi)海上邊界
- 2009-10-28中國專家揭朝鮮戰(zhàn)爭美軍失蹤人員“生死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