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點情況
我國基本上建立健全了公務員考試錄用機制,逐步推行了領導干部公開選拔、競爭上崗的選拔任用新機制,而且進行了公推直選的試點,從先行試點的效果來看,公推直選切實調動了普通黨員群眾的政治熱情。
從改革開放初期提出的干部“四化”方針、打破領導干部終身制,到1994年我國全面推行公務員制度,我國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取得了重要進展,對“委任制”一統(tǒng)天下的傳統(tǒng)干部人事制度進行了重大改革,對全面提高干部素質起到了重要作用。
隨著公務員制度的推行和《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條例》的實施,我國基本上建立健全了公務員考試錄用機制,逐步推行了領導干部公開選拔、競爭上崗的選拔任用新機制,初步形成了領導干部的辭職、問責、職務任期、交流、任職回避、財產公示等制度。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的民主化取得了重要進展,在領導干部選用中的民主推薦、民主提名、群眾參與、票決制、公示制等在一些地方和部門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公務員制度推行的15年間,通過嚴格的公務員入門考試,我國公務員隊伍的年齡結構、知識結構、專業(yè)結構都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yè)化的目標基本實現(xiàn)。據資料顯示,我國35歲以下的公務員已經占到公務員總數(shù)的70%以上,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公務員占公務員總數(shù)的85%以上,普通公務員隊伍年齡梯次結構基本合理,知識專業(yè)結構基本適應了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需求。
目前,我國公務員隊伍存在的深層次難點問題是公務員晉升機制。在領導干部選拔任用中之所以出現(xiàn)跑官要官、買官賣官、行賄受賄、任人唯親唯近等不正之風和丑惡現(xiàn)象,一個根本原因是公務員在職業(yè)發(fā)展的道路上沒有一個規(guī)范的、可預期的剛性晉升機制,如果是幾個人甚至一個人可以決定能否得到晉升或通過“活動”可以得到晉升,或公務員晉升的法律法規(guī)得不到有效執(zhí)行,投機鉆營、行賄受賄的事就有可能發(fā)生,用人腐敗就不可避免。
近幾年一些地方試點推行的“公推直選”,特別是對地方和部門“一把手”的公推直選,對解決公務員晉升這一難題提供了一個重要的思路和方法,是如何發(fā)揚社會主義政治和行政民主的一個重要實驗。從先行先試的效果來看,公推直選切實調動了普通黨員群眾的政治熱情。從民主提名到民主過程參與、結果及時公開等,推進了選人用人過程的公開透明和民主化程度,受到群眾的肯定,值得我們認真總結經驗,形成制度,逐步推廣。另外,近些年在國務院相關部門的推動下,我國的一些地方政府和政府部門加強了“政府績效評估”和“公務員崗位績效評估”的改革實驗,并在服務型政府的建設中引入“群眾評政府”活動,這些都為“公務員依據績效晉升”這一剛性原則的推廣提供了有價值的經驗。
域外經驗
國外公務員制度有以下幾個鮮明的特點:一是實行“政務官”與“事務官”相分離的管理機制;二是公務員的“資歷和績效晉升原則”;三是公共機構工作人員待遇平等或一致原則。
- 2009-10-23李源潮:堅決整治用人不正之風 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
- 2009-10-20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要落實群眾的“四權”
- 2009-10-14如何從機制上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