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外交學者》:中共改革不會走蘇聯(lián)老路
www.fjnet.cn?2013-02-17 11:45? 大衛(wèi)科恩,田穎譯?來源:環(huán)球時報 我來說兩句
日本《外交學者》雜志網站2月16日文章,原題:中國的蘇聯(lián)教訓 《紐約時報》今天在一篇文章中說,習近平雖外表溫和,但實際上是個強硬派。文章稱,習近平去年12月在深圳視察時,在一次對黨內人士的講話中表示,不會重蹈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的覆轍。 然而,這種看法大錯特錯。我們非常了解中國共產黨如何看待蘇聯(lián):它不是馬克思主義優(yōu)點的實物展示。相反,過去20年,中國所有的政治思想家不論是強硬派還是自由派都把蘇聯(lián)解體視為一記警鐘,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者們也一直在對此進行深入研究。他們從中得到的教訓是,中國共產黨必須整治腐敗等社會問題,而不能等外力迫使其如此。 中國分析人士認為,不合時宜的政治改革是戈爾巴喬夫的一個失誤,但更嚴重的問題在于,他所領導的政黨沒能實現(xiàn)經濟增長和良好的政府管理。中國社科院的蘇聯(lián)問題專家李靜杰表示,蘇聯(lián)解體的原因是它沒能成功改變:“首先瓦解的是蘇聯(lián)共產黨。蘇共領導人不懂經濟,他們一直回避改革,因為他們教條主義地堅持固有模式。蘇共從來沒有進行過革新,也沒有與時俱進。在70多年里,沒有發(fā)展過民主政治。當戈爾巴喬夫開始領導改革時,已經太晚了,而且改革的策略有問題這是(蘇聯(lián))解體的直接原因?!?/p> 根據(jù)我的經驗,即使是中國的自由派也不敢跟隨俄羅斯的腳步。蘇聯(lián)共產黨的垮臺并非自由派的勝利,而是民主來得太多太快的警鐘。在大多數(shù)中國人的印象中,俄羅斯的民主轉型就是喪失大片領土,許多國有資產被新一代寡頭竊取。與之相比,值得借鑒的是韓國和中國臺灣,已有的經濟增長和擴大中的中產階層很大程度上為平穩(wěn)的民主轉型提供動力。 在此背景下,習近平在對黨內人士的講話中引用蘇聯(lián)的例子,是為說明改革勢在必行,同時明確承諾改革計劃不會動搖黨的政權。對中國領導人來說,蘇聯(lián)的例子恰好是實施一種漸進式改革的理由,這種改革可以在目前的政治體制下進行:認真遏制腐敗,進一步鼓勵消費,轉變國家支配經濟的趨勢。這不是蘇聯(lián)的開放政策,但將帶來進步。(作者大衛(wèi)科恩,田穎譯)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