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提亞說,在這種缺乏協(xié)調和共識的倉促情形下,墨西哥、印度和南非都為角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推出了各自屬意的候選人或潛在候選人,但是沒有一個人選得到新興市場國家的普遍認同,能夠以新興市場國家集體代表的身份參加競選。墨西哥中央銀行行長阿古斯丁?卡斯滕斯宣布參選IMF總裁后,目前在墨西哥的“大本營”拉美地區(qū)也只有烏拉圭等少數(shù)幾個國家表示明確支持,巴西、阿根廷和智利等拉美大國至今沒有明確表態(tài)。
顯然,在新興市場國家在IMF中投票權本來就不及半數(shù)的情況下,這種各自為戰(zhàn)的局面分散了新興市場國家的力量,最終將使歐洲國家受益,所以這位阿根廷經濟學家認為,新興市場國家代表很難在此次IMF總裁競選中勝出。
但他強調指出,新興市場國家此次能夠有候選人出來高調參選,和歐洲國家候選人一較高下,這種競爭本身就具有重要意義,是世界經濟從歐美兩極轉向多極化趨勢的一個標志。
耶提亞表示,不可否認,目前新興市場國家在迅速發(fā)展的過程中面臨著不同程度的風險和挑戰(zhàn),甚至不排除出現(xiàn)重大挫折或倒退的情況,但是新興市場國家崛起的總體格局和趨勢是不會輕易改變的。只要這種大趨勢不發(fā)生改變,那么新興市場國家終結歐美國家壟斷多邊國際金融機構領導人的傳統(tǒng)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他舉例說,如果歐洲國家候選人在此次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的選舉中勝出,如愿以償?shù)乩^續(xù)占據(jù)這一傳統(tǒng)寶座,那么在下屆IMF總裁選舉中,新興市場國家之間將有充分的時間進行協(xié)調和磋商。屆時如果能推出一位得到各方普遍認同和支持的新興市場國家候選人來參加競選,那么歐洲人還能否繼續(xù)保住這一職務還真是一個很大的未知數(shù)。
耶提亞預言說,考慮到作為世界經濟“老大”的美國不會輕易讓出世界銀行行長的寶座,未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很可能會率先打破歐洲的壟斷,出現(xiàn)歐洲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輪流坐莊”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