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習近平曾不止一次引用這首詩來表達對人民的深厚感情。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時刻將人民冷暖記掛在心頭,是他情到深處、自然而然的一種思想流露。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從讓梁家河的“鄉(xiāng)親們飽餐一頓肉”到以“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幾十年時光荏苒,習近平的民生情、群眾情、公仆情始終真實而親切。他為改善人民生活夙興夜寐,為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盡心竭力。他同時也為中國人民迸發(fā)出來的創(chuàng)造偉力喝彩,為新時代的追夢人自豪點贊。
適逢春天里人民的盛會即將召開,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wǎng)特別推出系列時政產(chǎn)品《一枝一葉總關情》,與網(wǎng)友一同感受習近平對人民如春日般溫暖的領袖情懷。
律回春暉漸,萬象始更新。伴著融融暖意,春天的盛會如期而至。
每年全國兩會,習近平都會走到代表委員中間,傾心交流、共商國是,凝聚共識、擘畫未來,一句句飽含寄望與關切的話語令人難忘,一幕幕親切互動的場景讓人動容。
許多代表向習近平發(fā)出“到我們家鄉(xiāng)看一看”的邀請。習近平表示:有機會一定去!
約定中,飽含牽掛與深情。
相約不忘初心
“我69年1月去的,75年10月份離開陜西,這一段時間就成為我人生的一個轉(zhuǎn)折,可以說陜西是根,延安是魂。很多事都歷歷在目,現(xiàn)在有很多思維行動都和那時候有關聯(lián),賀敬之那個詩呢‘幾回回夢里回延安’,(就是)這樣的感情?!?/p>
2008年3月9日上午,習近平來到人民大會堂陜西廳,與出席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陜西代表團一起審議政府工作報告和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
一段難忘的回憶,讓習近平與陜北老鄉(xiāng)們在春日里達成了一個溫暖的約定。
“我期盼著在一個合適的時候能去陜西,再去看看延安。”
時光如白駒過隙,卻總能在特殊的年份鐫刻永恒。
2015年春節(jié)前夕,習近平來到陜西考察調(diào)研,第一站便來到延安市延川縣梁家河村。
2015年2月13日中午,梁家河這個陜北大山里的小村莊沸騰了。習近平到陜西考察調(diào)研,第一站便來到這里。
雖然每個人臉上都留下了歲月的痕跡,但習近平一眼便認出當年在一起共同勞動、生活的鄉(xiāng)親們,親切地叫著他們的名字,問候他們的家人。
在鄉(xiāng)親們的簇擁下,習近平很是感慨:“我人生第一步所學到的都是在梁家河”,“從那時起就下定決心,今后有條件有機會,要做一些為百姓辦好事的工作”……
不論身為大隊黨支部書記、基層縣委書記,還是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始終初心不變。
夙興夜寐的身影,遍布大江南北的足跡,正是以百姓之心為心的真實寫照。
相約責任與擔當
每年的全國兩會,脫貧攻堅都是習近平最關注的事,困難群眾是他最牽掛的人。
他曾深情流露“現(xiàn)在生活越來越好了,心里更惦念貧困地區(qū)的人民群眾”,也曾提出殷切期盼“決不能讓老區(qū)群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掉隊”,更曾多次對地方脫貧攻堅工作諄諄指導,要堅持精準扶貧,不能“手榴彈炸跳蚤”,“一件接著一件辦,不要貪多嚼不爛,不要‘狗熊掰棒子’,眼大肚子小” ……
2017年全國兩會,習近平在參加四川代表團審議時說:“全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qū),我絕大多數(shù)去過了,還沒有走到的呂梁和涼山會盡快去?!?/p>
三個月后,習近平到山西考察工作,專程前往呂梁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qū)調(diào)研。